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小年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 宋佳

2024小年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这一天最常见的习俗就是祭灶了。除此之外,还有大扫除,因为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也是这个节日的风俗。另外民间还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这也是小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南北方这一节日时间的差异

如果周围有不同地区来上学或工作的小伙伴,在讨论这个节气的时候,或许会发现你们过的节日或许并不在同一天。其实到底是在哪天,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在我国北方地区,指的是农历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指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因为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

为什么南北的小年相差一天

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人将灶神视为一家之主,民间便有小年“祭灶神”的习俗。

过小年一般吃什么

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小年祭灶用什么

祭灶所供祭品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祭灶的祭品多为灶糖、甜点、豆腐、酒或酒糟等有讲究的祭品:酒与酒糟是为了让灶君忘乎所以,晕头转向;灶糖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会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麦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嘴,只能说个含含糊糊。灶神吃了豆腐之后就会嘴软,就不能乱讲话,自然少说坏话。山东潍坊习惯供核桃,因为当地方言中“核桃”发音类似“活头”,对灶神寄予了期望,希望讨个吉利;有些地方还要供奉几个鸡蛋,据说是给灶神的部下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其实,无论祭品是什么,都是对灶神的贿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灶神上天能多说好话,少说或不说坏话。老百姓的想象力实在妙极。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

相关文章

9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