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 淑娟

一直以来, 清明节前后吃青团是江南地区独有的一种食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各地都流行起了吃青团的习俗,今天小编整理了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1、禁火的旧制

清明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节主要是禁烟吃冷食,而青团就属于冷食的一种。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为了延续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

2、文化的传承

现在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一种小吃。不过清明节吃寒食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吃”上升为“文化”,也能够更好的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纪念陈太平

关于清明节吃青团,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清兵为了抓住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大将——陈太平,于是开始大力搜捕。当地的农民为了帮助陈太平,于是就用艾草加糯米粉做成又香又糯的青团,陈太平吃了青团之后顺利逃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于是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就流传开了。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

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

吃青团就像它的名字一般,寓意着团圆,也是为了纪念先人,表示对其的思念之情。另外清明节吃青团在南方比较常见,而,青团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丰富的糕点,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淀粉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能够补充人体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清明节吃青团的注意事项

1、制作青团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冷却后变硬。食用之前最好加热再食用,极不利于消化。

2、注意吃青团时不要和竹笋和马兰头一起食用,这些食物在一起吃可以加快青团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3、对于爱吃肉的朋友来说,喜欢包各种肉馅。注意绝对不要包肥肉,也不要和肥肉混合吃,青团难以消化的食物和油脂混杂在一起会加重肠胃负担,极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食用青团后,最好吃一些助消化的食物,比如山楂、山药等。这些食品可以减少肠胃道消化青团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负担,有利于青团在体内的吸收。

清明节吃青团的传说

青团的传说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青团的传说二

关于清明节吃青?的习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故事卷》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年轻人,名叫金兰。父亲亡故,靠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度日。金兰从小骄横懒惰,还要打骂母亲。但朝廷命令,田地抛荒要被处死,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自家祖田干活。

金兰在野地里无意中看到母羊给小羊喂奶的情景,幡然醒悟,决心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提着竹篮来送饭时,他主动迎上前去。母亲误以为自己送饭迟了,又要遭儿子打骂,一时想不开,投进水塘自尽。金兰立刻跳进水塘,但只摸到一块木板。他将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据说牌位就是这样来的。

为了纪念母亲,他将母亲放饭篮的地方长出的野草绵青采回来,做成苦饼。故事还说,这一天是小伙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这一天叫做清明。并且每年清明日都带着苦饼到水塘附近的'路边祭拜。后世称之为上坟。

因为糕饼一类的食物古时也叫“?”,所以后人就把金兰用“青”做的这种饼叫青?。后来清明上坟吃青?变成了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相关文章

9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