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

| 梓炫

端午节的由来是古代中国人民祭祀神灵的习俗,意义是为了纪念学习那些高尚伟大的灵魂,纪念不屈的意志,高尚的灵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

原因一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祭祀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所以端午从本质上来讲是个悲壮的日子。

正因为带有悲壮的因素,因此说祝你端午节快乐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而说安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

原因二

因为端午是一个毒日,历史上形成的端午节习俗,也是多出于辟邪、驱瘟的目的,比如端午之日,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悬挂葵花、薄叶、艾草等物,诸宫观这一日也“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市井上的僧道,亦会送人符篆之类。五月五日午时,人们又有“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的习惯,认为取“午时水”沐浴之后,“一年疫气不侵”。大人还会用丝线制成“百索”、用艾叶剪成虎形的“艾虎”,给小孩子随身佩带。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古人会形成以端午为毒日的观念呢?大概是因为,端午节过后,便是炎炎夏日,容易流行疫病,才因此形成了在端午节驱赶瘟邪、祈求安康的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农历几月初几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有着自己的历史意义。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内在的风韵需要我们去品味,它深入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缅怀历史祭祀先烈,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长河中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也不忘我们身为新一代接班人手中的重任。让传统文化不失原有的风采,更加发光发亮!

“爱国”铸就端午之魂求吉、纳祥和辟邪,是端午节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和美好的愿望。然而,抚今追昔,端午节最值得纪念的,还是屈原的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尽管普通人未必能读懂屈原著名的《离骚》,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

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传统节日里的某些东西还是不变的。为了记忆深处的粽子回家过节,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让我们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

相关文章

1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