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立秋的风俗和禁忌

| 梓炫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秋的风俗和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立秋的风俗和禁忌

立秋的风俗

1、秋社节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2、洗秋澡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

3、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4、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5、吃饺子

立秋吃饺子是因为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立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方地区民间普遍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鸭或红烧鱼等。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吃饺子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立秋的禁忌

1、忌在田间行走

旧时,民间有在立秋之日不宜在田间行走的禁忌,认为对秋收不利。

2、忌洗澡

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这天忌洗澡,否则身上会出秋狗子(即痒子)。而在黄县一带,则认为在立秋这天洗澡,秋后会拉肚子。

3、忌打雷

湖北孝感有民谚说:“立秋雷电,天收一半。”指立秋之日碰到雷电,老天会把农作物收回一半,意味着粮食要减产。

而在浙江石门,有农谚说:“秋霹雳,损晚稻。秋后多雷,晚稻少收。”;在河南淮阳,人们则认为立秋日有雷声,会发生水灾。

4、忌下雨

早河北新河,立秋日忌下雨。立秋下雨,此后会雨水不断,妨碍收割。

在浙江遂昌,有“立秋雨打头,无草可饲牛”的说法,人们相信立秋下雨,此后非旱即涝。

5、忌出虹

在山东牟平、江西南昌、江苏常熟等地,忌讳立秋日看见彩虹,认为粮食会减产。

6、忌行房

立秋过后,天气燥热,但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古人认为在秋冬行房会损耗体内阳气,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季节。

立秋过后是什么节气

立秋以后的节气是处暑,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的到来表示着秋天已经到来。不过,这时候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立秋下雨有什么说法

立秋下雨说法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谚语,叫“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说的就是立秋下雨和白露吹风的事情,立秋后每下一次雨,温度也会随之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立秋后下不下雨都不能轻视,要根据实时的天气情况选择应对之法。

立秋下雨说法二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这里的意思是说立秋节气这天若下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到时候秋季就会迎来各种农作物的丰收。因为在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还处于生长旺盛期,像中稻正处于开花结实期,而晚稻才刚栽种不久,玉米正在抽雄吐丝,大豆也开始结荚了,红薯正处于快速膨大期间,可以说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也是最需要水分的时候。

立秋下雨说法三

在有些地方还有着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立秋节气这天如果下雨了,就表示后面的雨水多。相反立秋节气这天是晴天,那表示后面的雨水就少。

相关文章

11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