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上巳节的文化意义

| 跃瀚

上巳节的文化意义

上巳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展现着中国从古至今的生活风貌,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巳节作为黄帝诞辰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同时,炎黄子孙在上巳节祭拜黄帝,祭拜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情感,并能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与认同,这项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这种意义上,上巳节就像粘合剂一样把中华民族成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三月三的传说

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人游乐的日子。并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

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天,宫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礼,周天子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人祖。

由于天子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月上巳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到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

《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就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情景。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 之相思。

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 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让青年男女相会于野外水边,自由挑选意中人,谈情说爱,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也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生产,繁衍后代。同时“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月三的风俗

壮族: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汉族: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

侗族:吃黄糯米饭,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亦称“花炮节”。

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吃乌米饭。祭祀祖先、集会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黎族:称之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谈爱日”。

土家族:情人节。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意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黑、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歌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三月三歌墟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日歌会。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满足广大壮族群众的热切愿望,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农历三月三为壮族歌节,并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举行歌节盛会。传统节日从此焕发了青春,更受到壮族人民的喜爱。如果你在三月三时来广西旅游,你就有机会一睹三月三歌墟的盛况。

农历三月三的壮乡,山山寨寨到处都是歌的海洋。人们如过节一般精心打扮,男女青年心怀喜悦向歌墟涌去,河边、山谷、林子都是天然的舞台。春天的大地,万木复苏,嫩草茸茸,初绽的野花,或白、或紫、或红,争芳斗艳。这美丽的春色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欢乐的歌声在空中回响。

相关文章

1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