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风俗

| 庄宇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风俗习俗

1、祭灶王。在南方,到了腊月二十四,和北方一样,也要祭拜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多美言,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吃年糕。这天,南方也是打扫卫生,收拾干净,还保留着蒸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生活节节高。

3、食甘蔗。南方盛产甘蔗,过小年吃甘蔗,也寓意美好,生活甜甜蜜蜜,来年节节高。

4、扫房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当然,在腊月二十三时,就有的开始打扫房子了。但腊月二十四也叫“扫尘日”。

腊月二十四小年的习俗

1、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做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4、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5、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6、吃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腊月二十四是什么日子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除旧布新、迎接新年。

民间传说,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神明上天之后,须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时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更不怕冲犯家中神明。

腊月二十四的讲究

一、不留尘,又称除尘。寓意着除去旧年的尘土,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将家中积累了一年的尘埃清扫干净,象征着把尘埃、衰败、困苦都留在过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这不仅是对家居环境的清理,更是对心灵的净化,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二、不留残,不留残就涉及到物质的更新与舍弃。在古代,饭碗常被视为生活的依托,家中如果有破损的饭碗,或者其他枯萎的物品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象征,因此在腊月里,人们会选择丢弃这些破损的物品,为新一年带来生机和新的好运,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不留晦气。腊月作为岁末年初,人们自然希望讨个好的彩头,这一讲究更是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和气生财的重视,无论是商人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新的一年,家宅安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和气意味着福气的聚集,而争吵和矛盾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不幸。因此,腊月里的人们更注重家庭的和睦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当今社会,虽然许多传统习俗已经被现代生活的方式取代,但这种对新年好运跟幸福的追求依然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无论是在腊月期间进行大扫除,更换破损的物品,还是避免不吉利的言行,都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相关文章

1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