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今天小编整理了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及意义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这个概念包括:
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
此段时期主要注重农业、农村发展。
1981年粮食第一
1982年粮食第一
1983年粮食安全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1985年乡村贫困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1987年小农
1988年乡村青年
1989年粮食与环境
20世纪90年代
此段时期主要注重粮食生产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1990年为未来备粮
1991年生命之树
1992年粮食与营养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1994年生命之水
1995年人皆有食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21世纪
此段时期注重在保护环境减少粮食产量背景下的粮食供给与食品安全。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2003年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2005年农业与跨文化对话
2006年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
2007年食物权
2008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2009年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
2010年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2011年粮食价格–走出危机走向稳定
2012年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
2013年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2014年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
第33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在全国粮食干部职工中发起倡议,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