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梅花花神:梅妃
梅妃,本名叫江采萍,自小聪明伶俐,美丽过人,高力士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后因杨贵妃失宠,郁郁而终。
二月杏花花神:杨贵妃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宠妃,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
息夫人,妫姓,陈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
四月花神:丽娟
汉武帝所宠幸的一位宫人,和李夫人一样也是倡家之女。李夫人死后不久,皇后卫子夫丽娟,前去服侍安慰汉武帝。
五月石榴花神:公孙氏
公孙氏又称为“公孙大娘”,她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
六月莲花花神:西施
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生于春秋末期,原名施夷光,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之浣纱女。
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
李夫人的父母兄弟均精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她的兄长李延年因擅长音乐歌舞,而受到汉武帝刘彻的宠爱。
八月桂花花神:绿珠
绿珠,传说原姓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亦有一种说法,因为石崇以珍珠买下她,所以名珠。
九月菊花花神: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池州(今属安徽),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人物。
十月木芙蓉花神:貂蝉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王允的婢女。
十一月山茶花神:王昭君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
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
甄宓,生于汉光和五年,汉太保甄邯的后代。三岁失父,九岁喜书,视字辄识。谥为文昭皇后。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唐宋时已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在花朝节里,人们纷纷相邀出城踏青,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欣赏百花。祭拜花神,种花、栽树、挑菜(指采摘野菜),亲朋好友郊游雅宴,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好不热闹。江南一带,花朝节还有“赏红”活动。人们将红布或红纸制成小旗或条条,缠系在花木树枝上或插在盆中,为花庆贺生日。
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于聚宝门(今中华门)外设御花园育植百花。几百年来此地居民多为花农,花农为了保平安、保收成,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占地约5亩,供奉百花仙子,花神庙因此而得名。康熙乾隆年间是花神庙的鼎盛时期。每年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的菊花生日,花神庙地区都举办花朝节庙会,游人如潮。达官显贵、平民百姓都来赏花消遣。文人雅士纷纷吟诗泼墨、刻碑留念,有名之士的碑刻达数十块。
百花糕
要说花朝节吃什么,最先想到的便是“百花糕”,传说百花糕源自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年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这也是食花糕的由来。还有种说法是,百花糕又叫做牡丹饼,以豆类为主要原料制作,辅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吃起来自是芳香浓郁,看着雍容富贵,是洛阳的特色。
后来,因为隋、唐两代中日交往频繁,洛阳牡丹传至日本,日本国的画师,把富丽端庄的中国牡丹彩绘在奈良“春日神社”的墙壁上,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宝。牡丹饼的制作也从洛阳传到日本,至今相延千余年,牡丹饼仍风行于日本民间。牡丹饼打破了以面粉为主料制作糕点的传统工艺,开辟了以豆类为主料制作糕点的先河。
百花酒
百花酒是江苏的特产,一种产于镇江,梁代《舆地志》中述:“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民间歌赞此酒:“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在我国古典名著《镜花缘》中也有关于镇江百花酒的记载,现在此酒名为“恒顺老酒”;而百花酒的另一种产于丹阳,古名叫曲阿(丹阳古名)百花酒,有许多品种,如“十里香”、“玉乳浆”、“宫酒”、“状元红”等等。
挑菜和春菜粥
挑菜,就是挖野菜。农历二月初,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据说历史上唐太宗在花朝节这天,还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春菜粥也是传统上花朝节吃的应景食品,指的是在粥里放雪菜(或加毛豆)和小辣椒。
花朝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花卉也有神灵。每年春天,当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花卉神灵保佑一年的丰收。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花朝节。到了唐代,花朝节已经成为了国家法定的节日,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会参加庆祝活动。
花朝节自古有之,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花朝节的日期,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
民间传说花朝节为百花之神生日。宫廷民间皆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叫“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此日如天朗气清,则预兆一年作物的成熟。一船士民,于花朝日俱各至郊外看花游春,这是中国人民最富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
花朝节来临时,民间盛况可谓非凡。“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正是对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花朝节这天,人们除了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之外,旧时一些地方在花朝节这天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