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1、——[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注释】: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观灯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2、——[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元宵节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去年元宵节还与佳人相约、同诉衷肠。而今时不同往日,再也见不到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4、——[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注释】: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地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5、——[宋]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注释】: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月色皎皎而灯火稀疏。香烟袅袅,梦魂恢依。
在这一天的时候,要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所记载,被人们了解。
在元宵节的的时候,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的时候可以特别的平安。
关于厕神,就是指司厕之神,在民间的神仙信仰中,称她为“紫姑”,也有称为“坑三姑”。厕神紫姑的记载最早见在南宋时期的《异苑》,里面介绍了紫姑神的由来——本是一个人的小妾,被正妻所不容,长期被欺压,倾倒污秽之物;后暴毙死亡。人们感念可怜她的身世,后来就在正月十五前后在厕所和猪圈边祭拜迎接。据说可以祷告占卜诸事皆灵。
到了唐宋时期,厕神紫姑的影响就已经普及了。在这些朝代中的一些逸闻书籍中,对于紫姑的身世传说有了更加具体的叙述,大体不逃“为妾被害”的套路。但是到了这时候,紫姑就有了姓名了,那就是“姓何名媚,字丽卿”。并说她是山东烟台莱阳人,是唐朝一个叫李景的小妾,正月十五被他的妻子曹氏杀于厕间。据说后来天帝怜悯紫姑的遭遇,就封她为“厕神”。
讲解了厕神的来历,我们再说说“厕神”的职责,也就是民间为何将她列为 “家宅六神”。首先人活于世,吃喝拉撒睡是基本的生活状态。家宅六神中灶神和井神就是“人所欲食”;门神和户尉是“人所出入”;土地神是“人所托处”。而厕呢?就是“五谷轮回”之所,即人食五谷杂粮维持生命,吸收有用营养,而无用物质又返归土地以滋养五谷的生长,因此这个厕神的职能就是掌管五谷轮回之神。
民间的“迎厕神紫姑”习俗,多是在厕所门口摆放扫帚、簸箕等清洁之物;另外讲究的家庭,还会在正堂设案焚香,妻儿等行礼,祈愿以拜。从五谷轮回之神和污秽之物来看,厕神其实还应该是掌管人间“卫生系统”的神仙。由此可延伸到还掌管着人类“生存不息”的职能,可见厕神并非小神;如在封神故事中,厕神被认定为“三霄娘娘”,其法宝混元金斗为“净桶”,人所出皆从混元金斗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