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元宵节不放假的原因

| 吴泽

元宵节不放假的原因

其实,元宵节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只是因为这个节日离着春节假期太近,频繁放假的话,会很容易影响工作和上学状态。这也体现了法定假日劳逸结合的安排,假日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性。毕竟如果元宵节放假的话,放完春节之后上班上学,大家好不容易调整好的状态,又会被元宵节的假期重新冲昏了头脑嘛。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古人之所以在元宵放假,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春节假期,所以当除夕、春节成为假期主力的时候,元宵节就不要喧宾夺主,所以放假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古代过元宵节放假吗?

汉朝时期放假1天

在正月十五这天,会解除部分宵禁,并且允许平民百姓晚上出来游玩,因为晚上皇宫和寺庙都会点灯敬佛,所以慢慢地,元宵节赏灯的习俗也就开始形成。

隋唐时期放假3天

这时候,元宵节已经被正式列为法定假期,所以大家也对这一天的到来也是相当的开心。在民间,很多男男女女都会穿梭在花灯之间,相互认识和共度这美好一刻。而皇家这边,隋炀帝时期,“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两宋时期放假5到7天

这个时期的元宵,比唐朝更热闹,“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还有官员发红包、君王和百姓们共度元宵佳节。此外,也是在这个时期,新的吃食被创造性地发明出来了——浮圆子,也就是后来的元宵。

明朝时期放假10天

虽然是工作狂,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居然下令元宵节放假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而在当时,全年只有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日,所以可见当时元宵节多受重视。而对于当时的佳节盛况,万历年间南京户部主事张文辉曾经感叹过:“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光借王城云烂漫,影流千户月婵娟。芙蓉紫烁龙涎暖,琥珀丹倾豹血鲜。玉笛梅花吹徹后,更添银烛照华筵。”

清朝时期放假3天

虽然假期只有3天,而且皇宫已经不再举办灯会了,但是当时民间的灯会依然璀璨不已、美轮美奂。

元宵节2024年是什么时候

2024年元宵节具体时间:公历2月24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习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相关文章

10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