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壁画,可能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敦煌莫高窟,因为它的知名度实在太高了,而且就是以壁画闻名,里面有大大小小精美的壁画,流传到今天已经有1700年左右,那么,这么多壁画中最大一幅是哪幅呢,一起来了解下敦煌壁画中最大一幅是什么吧。
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画是什么画
《五台山图》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其面积十分巨大(宽13.45米、高3.42米),人们只能观赏壁画的中、下部份,较上部份的情节内容很难看得清楚。,自古以来就是朝圣者梦寐以求的供奉圣品。在其若大的西壁上,绘画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规模恢宏,气势壮阔,既是引人入胜的山水风景,又是一幅全息的地理图,当地的掌故传说都融入其中,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极高。
敦煌壁画中有神的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佛陀曾向弟子开示累世修菩萨行的事迹,在众人的恭敬虔诚中,佛陀以手轻触大地,显现六种震动之瑞相,一座七宝佛塔从地涌出。弟子阿难开启塔门,见一七宝函,其内雪白舍利无数。佛陀观见,随即赞颂曰:“菩萨殊胜功德,是勤修六度行。故勇猛求菩提,持大舍心无倦。”佛陀教导比丘们,应该顶礼此舍利!因为舍利是无上戒定慧所修而成,继而宣说这则“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揭示前身修行菩萨道乃至成佛的精进,而这则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南壁中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
关于《五台山图》壁画的来历大家一直十分好奇,相传是在唐朝年间绘制的。传言武则天称帝后,做梦时梦见文殊菩萨在五台山现身,于是武则天第二天就命工匠迅速描绘她梦里见到的文殊菩萨的五台山图,因此人们得以见到如此美的壁画。不过敦煌的最后一道屏障遭到破坏,不知道莫高窟会不会在黄沙中掩埋。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丰富多彩。壁画内容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根据现有的知识记载,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副是《五台山图》,位于莫高窟西壁上,这是一副佛教史迹画,描绘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壁画中有佛、菩萨、市井生活,展现了人生百态。其中建筑面积多达200多个,人物达到500多位,桥梁共有13座,佛菩萨画像为20身,僧俗人物有428位,还有数不胜数的细节部分,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表示“一壁看尽众生相”。这幅壁画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古老且巨大的形象地图。真可算是无价之宝。
敦煌壁画的主要创作手法是从西域传来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晕染表现主体感。这种方法以肉红色涂肉体,以赭红晕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以白粉涂鼻梁和眼球,表现高明部分。中国传统的色晕法与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两颊及上眼睑渲染一团红色,既表现红润色泽,又有一定的立体感。创作水平是相当高的。中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五台山图”是一幅难得的佛教史跡画,它保存了大量佛教历史资料,有的还补充了史书所未载的内容。图中提供了大量古代佛教建筑(寺院、兰若、草菴、佛塔等)、高僧说法、信徒巡礼、著名史跡和灵異现象等,共有榜题195条。
此外,“五台山图”还呈现了许多古代社会生活民俗场面。图的下部描绘了从山西太原到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山川道路和旅行、送供、拜佛者,看到不同身份各阶层的人物服饰和活动场面。“五台山图”也是一幅大型的山水画。它以山水串联各个独立画面,从中可以见到五代时期敦煌山水画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