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鲁姓的起源和历史

| 梓炫

鲁姓,周公后裔,源自鲁国公室姬姓,是周朝王族支系之一。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姓的起源和历史,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鲁姓的起源和历史

鲁姓的起源和历史

源于彤鱼氏

炎帝彤鱼氏一支,由彤鱼和太阳组成。炎帝以火和太阳为图腾,实行大山天齐纪历,如鱼下“日”所示:“日”下一横为水平,两侧的太极印为日升降轨迹;日上一横为地平,中央为天齐建木,以此观测太阳运行。彤鱼氏是炎帝的一个分支,所以在鱼下铭日,以示所出。彤鱼氏先民主要生活在距今7000~5500年间甘肃大地湾——陕西半坡、姜寨--豫北山地——伊洛大河村一带。彤鱼氏分支有鱼凫氏和(弓+鱼)氏。彤鱼氏观日灵台名“鲁”,后人以地为姓。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在金国时期为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后有达斡尔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博氏、范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都噜氏,亦称杜鲁穆氏,满语为Duru Hala,汉义“模样”,世居长白山、黑龙江地区。据俄国学者史禄国调查,这个氏族为新、老满洲共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都氏、杜氏等。

⑶.满族瑚噜氏,满语为Huru Hala,汉义“阜地、鸟背、龟背”,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胡氏、於氏(注意:不能写作“于”)等。

⑷.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满语为Simulu Hala,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石氏、穆氏、萧氏等。

源于回族

出自宋、元朝时期西域来华定居之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鲁氏,取自经名“安拉迪尼”(真主的宗教),简称“鲁丁”的首音。宋、元两朝时期,经名尾部缀有“鲁丁”的回回族人很多,如元朝中期的伯笃·鲁丁,原为答失蛮人(即大食国人,古阿拉伯帝国),在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为了考取进士,便取汉姓为鲁氏,字至道,史称鲁至道。鲁至道后来历任广西任肃政廉访副使、礼部侍郎、秘书太监、漳州路总管,特别是对广西的文化教育建设,有利于元朝时期岭南地区文化教育活动的恢复和发展,对推动广西桂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元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在元朝时期,为读书求仕而取汉姓“鲁”为氏者甚众,如真定、济南路监榷课税使鲁坤原为大食国人,吏部尚书鲁企贤原为康里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府元帅鲁得之原为安息人等等。

鲁姓的各支始祖

鲁道茂:元季自江宁府东城迁居句容县南门鲁墓村。江苏句容鲁氏始祖。

鲁昂:号照轩,宋理宗淳祐三年癸卯岁(1243年)生,官殿中侍御使。世乱远引由山东来益上流落业二里九岗山五公村口,自号九峰老翁,享九十四岁。元顺帝至元二年(1337)年丙子岁卒。为资江鲁氏始祖。其御史宅躀并窖金轶事历载邑乘至今。

鲁凤舞:鲁昂第十一代孙,由昂公下清房应字辈分支出去。明弘历至明嘉靖年间,由于鲁凤舞父亲去世,由母亲谭氏带回娘家,给舅舅做继子,并改姓为谭。多年后,这支人口发展迅速,其中部分后代不忘祖宗,找到宗亲并重新又改姓鲁,在后来的修谱中正式启用鲁昂支的字辈。这部分鲁姓一直生活在益阳及益阳的黄泥湖等地。至今为止,益阳一直有谭鲁不通婚的习俗。

炳公: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澧南松山(今湖南津市)。其子应福,应寿及子孙散居各地。是为澧洲鲁氏之始祖也。

鲁至道:西域答失蛮人,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中进士,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到广西任肃政廉访副使。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由礼部侍郎迁秘书太监。其后担任过一些其他的职务,如赣州路达鲁花赤、建州路达鲁花赤等。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任职广西,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任漳州路总管,享年约六十余岁。是为广西、云南回族鲁氏始祖。

鲁失加: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赐其汉姓为鲁氏,累署庄浪卫指挥同知,其后裔鲁鉴、鲁麟、鲁经三世,皆为明朝名将,是为甘肃蒙古族鲁氏始祖。

鲁明远;待考,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龙河村(现界岭村)鲁家冲

鲁姓的迁徙分布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为楚所灭,子孙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如战国末期的著名学者鲁仲连即为齐国人,后义不仕秦。秦汉之际,鲁姓开始向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关中迁徙。王莽篡权时,有扶风平陵人鲁匡在朝中任职,号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其孙鲁恭为东汉名相,恭之弟鲁丕任侍中高职,由于此支扶风鲁姓历代显贵,族大人众,于是形成了鲁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风郡。东汉中期以后,鲁姓开始向河南新蔡一带迁衍,后昌盛壮大为鲁姓新蔡郡望。

并以新蔡为中心,向安徽、江苏的北部缓慢迁衍。东汉末年,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人鲁肃为避战乱,举家先迁曲阿,后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其子鲁淑,孙鲁睦均为将于东吴,三家归晋后,子孙散居江南各处。西晋时,著名学者鲁胜为代郡(今山西省阳高)人,鲁褒为南阳人。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至隋唐以前,鲁姓已广布江东一带。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鲁姓得以平稳发展,除继续繁衍播迁于江南一带外,在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都得以发展。宋元之际,居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一带的鲁姓为避兵火南迁入闽粤,西迁入湖广。元末起义军四起,后为争皇权互相攻伐,致使两江、两湖、两河、皖鲁之地成为杀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形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凄凉景象。于是明初洪武年间,鲁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前,山东鲁姓发展迅速,并随闯关东之风潮到东北谋生,亦有临海之鲁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

鲁姓的郡望堂号

郡望

鲁姓的望郡在扶风郡(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新蔡郡(今河南省新蔡一带)。

堂号

九峰堂:九峰堂隶属于扶风堂。益阳鲁氏始祖昂公自号九峰老人,为纪念昂公特立九峰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

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文昭堂:源自得姓始祖周文王,文王之昭也。

相关文章

12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