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鲁姓和韦姓的来源

| 春林2

你知道我国的历史和什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吗?答案是姓氏和权利,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姓氏在历史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关于百家姓,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鲁姓和韦姓的来源详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鲁姓和韦姓的来源

鲁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鲁氏的得姓,在众多的古籍中均有记载,其得姓始祖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

鲁姓出自于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称为周公。周公当初被封在东方的鲁国,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辅佐周王,就派儿子伯禽去鲁国。伯禽到了鲁国以后,继续征伐周周围的淮夷、徐夷两地,使鲁国成为当时的东方大国。据说伯禽和姜太公同时前往封国,太公花了五个月就把齐国整顿就绪回报周公,周公惊讶地问:"怎么这么快呀?"太公说:"我简化了君臣的礼节,依从当地人的风俗,所以很快就使齐国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却过了三年才向周公回报,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他说:"我改变当地人的习俗,制定了新的礼节,教会他们守三年之丧,所以来得晚。"周公叹息说:"鲁国将来必定要向齐国称臣了。为政繁琐,百姓就不会亲近;为政简易,百姓才愿意归附啊!" 周公死后,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册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初受封到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鲁了。

二、 迁徙分布起初鲁氏多分布在山东省。当时的鲁国,拥有非常广大的封地,包括现在山东省济阳县东南,到江苏省沛县,安徽省泗县的一带。早期的鲁姓人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到了战国时期,鲁国被楚国灭掉。被迫迁居下邑(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鲁姓人士也就逐渐向其他地区繁衍。今出现在浙江绍兴等地。

三、 郡望堂号 有史书记载的鲁氏的郡望堂号较少。后汉设置了扶风郡,现在陕西省兴平市。

四、 历史名人一开始便光彩夺目的鲁氏,早在春秋时期就出了两位迄今仍被受中国人敬仰的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被后世举为土木工匠祖师的鲁班,和以义不帝秦而被传诵千古的鲁仲连。

鲁班,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东城人。家富于财,好施与,的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cao。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丕:鲁恭之弟,东汉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鲁峻:昌邑(今属山东)人,东汉官吏、学者。专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鲁胜:代郡人,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cao,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著作仅存《墨辩注序》。

鲁瀚:清江(今属浙江)人,宋代诗人。涉猎广泛,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鲁伯能:安吉(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

鲁宗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工花竹、禽鸟、窠石,用笔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长于写生,鸡雏乳鸭,颇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春韵鸣喜图》。

鲁贞:元浙江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著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鲁得之:钱塘人,明代书画家。善书,工写竹,发竿爽劲,扫叶清利,纵笔自如,备见潇洒。著有《墨君题语》、《竹史》、《细香居集》。

鲁治: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善画花卉、翎毛,美伦精巧,着色天然,饶有风韵,落笔潇洒脱俗,活泼有生趣。

鲁九皋:清江西新城人,字洁非,号山木。乾隆进士,出选山西夏县知县,有惠政。有《山木居士集》。

鲁氏祠堂对联资料:

鲁(Lǔ)姓出自姬姓,为周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姬旦。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灭纣时的主将,居功至伟,被封在鲁国(今山东曲阜)。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

曲阜德高,扶风望重;

平阳声远,谯国泽长。

——全联典指鲁姓源流和郡望。

宗功显赫扶风郡;

祖德恢弘三异堂。

——全联典指鲁姓的郡望和堂号。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刻栋雕梁,圣参造化;

求精穷理,巧夺天工。

——全联典指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春秋时鲁国人,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建筑“宫室台榭”、造“云梯”、“勾强”“木马车”,还发明曲尺、墨斗磨子、碾子等,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好施舍东城济困;

论神钱元道惩贪。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奋武校尉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家中富裕,好施舍。下联典出西晋南阳人鲁褒,字元道,好学博闻,自甘贫困。元康年后,朝政腐败,贪官横行,他有感于时事,著《钱神论》,以讽剌现实。此文被广为流传。

襄祖三龄即帝位;

伯能九岁谙经书。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衮公,即位时三岁,在位三十一年卒,谥襄。下联典指宋代学者、处州太守鲁伯能。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以翰墨自娱。有文集百余卷。

德化名传三异;

匠工技冠一流。

——上联典出东汉宰相鲁恭,专以德政治理,教育感化百姓。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下联典指鲁班。

横江排众议;

奋武定三分。

——全联典指三国吴名将鲁肃。字子敬,为孙权所敬重,充横江将军。他独排众议,建议联刘拒曹,被孙权采纳。遂败曹兵于赤壁,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拜奋武校尉。

附:

义姑存侄;

妙典游仙。

——佚名撰鲁姓宗祠联。上联典出《列女传》事典。下联典指宋·女道人鲁妙典入九嶷山成仙事典。

家无长物,琴书自乐;

天生高人,风雅之宗。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鲁峻碑字联。

巧夺天工,日益求精,尤须即物穷理;

圣参造化,神乎其技,岂止画栋雕梁。

——此联为台湾省台中市鲁班庙联。

平生功业犹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郭沫若挽鲁迅。

学博思深,群尊儒林巨臂;

笔枪墨剑,实开抗倭先河。

——冯玉祥挽鲁迅。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时作。

韦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1 出自韩姓。相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2 出自彭姓。以国为姓。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所载,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涿韦,涿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子孙以国为姓,称韦氏。史称韦氏正宗。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3 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二、迁徙分布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这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总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1 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

2京兆: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四、历史人物

1 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引起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2 韦迢:京兆人,岭南接度使行军司马。

3 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4 韦忠:平阳人,十六国时期赵名人。

5 韦昭:云阳人,三国时吴之著名学者。

6 韦孟:彭城人,第一个出现于史籍上的有影响的人物。西汉诗人,他精通鲁诗,其子孙传至韦贤,5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有韦学之说。今存有《在鲁诗》。

7 韦以德: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之侄。参加太平军,后封国宗,提督军务。1854年参加太平军克武昌,即奉命和石凤魁、黄再兴驻守。旋返天京。武昌陷后奉命西援田家镇,1854年战死于半壁山。

8 韦云清:清末广西南宁人,壮族。光绪三十一年入清军当兵。第二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进攻两广都督时被俘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9 韦绍光:广州北郊三元里人,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雄。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军队流窜到三元里一带,韦绍光组织群众奋起反击,被推举为首领。后又联络一百零三乡人民,诱敌至牛拦冈,伏兵四起,大败英军,杀敌200余人。

10 韦朝元:南笼府当丈寨人,清代南笼起义领袖。

11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韦氏祠堂对联资料:

韦(Wéi)姓与钱姓、彭姓同出一宗,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元哲。大彭氏国支孙。少康为夏帝时,受封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其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在韦姓历史演进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军政名人,是一个勇武果敢、讲究节义的姓氏。

望扬京兆;

堂誉扶阳。

——此联典出韦姓的源流和郡望。

推贤相历朝四帝,

逐英军威震三元。

——上联典出唐代贤相韦处厚,封灵昌郡公。历事宪穆、敬、文四帝,以献替为己任,一时推为贤相。性嗜学,藏书校正至万卷。下联典出清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韦绍光。1841年5月,英军窜至三元里肆行淫掠。他即与乡民奋起反击,怒杀故兵十余名,诱敌分割围歼,毙敌二百余人,生俘二十余名。

少翁教子一经典;

宪道编书十万言。

——上联典出汉代学者韦玄成,字少翁,邹人。少明经,有文名。下联典出后赵太子傅韦馊,字宪道,京兆人。好儒学,善著述。群言秘要,靡不综览。凡所著作及集记世事数十万言,皆深博有才义。

五代鸿儒,一门贤相;

一经教子,五世扬名。

——全联典出联典指西汉彭城人韦孟,为楚元王师傅,历相三代,后迁家至邹。至韦贤前后五世,称“邹鲁大儒”。鲁间谚语说:“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附:

花职关外雪;

叶似镜中眉。

——此联为佚名摘自唐代诗人韦承庆《折杨柳》诗句联。

独媚玄冥节;

不随妖艳开。

——此联为佚名摘自唐代乾宁进士韦庄《咏梅》诗句联。

红袖书笺,五云散彩;

缬袍覆体,一枕留芳。

——佚名撰韦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唐韦陟事。下联典指唐韦绶事。

五世大儒,邹鲁流芳奕叶;

一家贤相,父子济美当年。

——佚名撰韦姓宗祠联。全联典出汉代汉代名相韦孟事典。

累绩石渠,图史抱藏山之秘;

蜚声翰苑,蜀袍邀覆锦之荣。

——佚名撰韦姓宗祠联。上联典出唐代工部侍郎韦述。下联典出唐代翰林学士韦绶。

相关文章

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