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宣城邓姓起源于哪里

| 婉玲

宣城邓氏,是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弟——李从镒之子李天和,为避宋捕,隐居江西省新干县金水渡桃花溪,易李改邓姓,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宣城邓姓起源于哪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宣城邓姓起源于哪里

宣城邓姓起源于哪里

宣城邓氏,本南唐皇室后裔。

公元907年,唐朝覆灭后,先后建立了各地封建割据政权,如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即指: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吴,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是五代十国之一,公元907——937年,杨行密所建立,传四帝:武帝杨行密;景帝杨渥;宣帝杨隆演;睿帝杨溥。公元937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乃徐温养子)。

公元937年,(天祚三年),徐知诰称帝,恢复李姓,更名昪(biàn),国号齐。公元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唐,史称南唐。定都江宁(亦称金陵,今南京),历三代(一帝,二主),共三十九年。烈祖李昪,在位六年;中主李璟,在位十八年;后主李煜,在位十五年。

南唐为南方各国中土地面积最大,大约地跨,今江西省全境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公元975年,宋将曹彬攻陷金陵,后主奉表请降,曹彬遣使护送后主兄弟家属赴阙。从镒子衡,字天和,耻受命,乃挈家操舟登金陵,由洪都而上,止新淦金水渡,卜筑桃花溪而居焉。

公元976年,宋太宗即位,见后主作《虞美人》词中有不平之语,疑之,诏江南诸路,捕南唐宗室,最急,天和易李姓,以父封国邓为氏,即改邓氏,隐姓保住南唐李氏一脉。

天和,子四:长子,温,字友言,袭封义文侯,为夔州通判,卒于彼;次子,恭,字友信,袭封宣城侯;三子,允,字友诚,袭封襄城侯,配黄氏,俱葬乐安朱山塘;四子,塞,字友谦,袭封靖远侯,仕蔪州,居于彼。

后主李煜(从嘉)封第八弟从镒为邓王,牧宣城(今江苏宣州市)。从镒子,名衡,字天和,封宁国公。天和次子,名恭,字友信,袭封宣城侯。

时至,公元1330年,元至顺元年庚午春三月,江西临川草庐吴澄撰《邓氏族谱跋》:“邓之先世本姓李,其后主族南迁,方易南阳之邓姓,第封籍未隶南阳,以为南阳郡,理有未当。既厥初由从镒牧宣城,以封国为姓氏,则合作宣城郡,况有唐后主送弟邓王牧宣城诗及宋杨龟山先生诗可徵”。

至此,李姓改邓氏一支,明确为“宣城邓氏”,以示区别“南阳邓氏”。

安徽宣城,唐初置宣州,曾一度改称宣城郡,后又复称宣州,今为宣州区。

姓氏郡望号,亦称“堂号”,其命名原则是以该支姓氏的发源地而命名。李从镒封邓王,牧宣城。而且,李天和出生于宣城,因此,吴澄所撰《邓氏族谱跋》中“从镒牧宣城,以封国为姓氏,则合作宣城郡”。

邓氏迁移

邓姓发源于今天河南邓州,大举南迁于东晋之时,而播迁入闽、粤则早于汉代。汉代中期,邓况自楚徙居南阳新野。至东汉初,因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及与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这一说法存在重大谬误,西晋良吏邓攸在“永嘉之乱”,没有避居今福建宁化禾口石碧村,更谈不上是邓氏最早入闽始祖。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邓氏大举南迁,分布于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总之,邓姓早期主要还是以河南省境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迁入的地方是今山东高密县一带。与此同时,已有邓姓南迁入今四川、广东等地。至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至唐代,南阳邓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分别居于甘肃、山西、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

宋代时邓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地。

明代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此后,闽粤邓氏又有一些人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

当代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邓姓家族名人

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邓芝:(?—251年),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蜀汉重臣。邓芝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清廉、严谨,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孙权所欣赏。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准备北伐,以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命其与赵云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建兴十二年(234年),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督领江州。孙权在此期间多次联络邓芝,赠赐丰厚。延熙六年(243年),迁车骑将军,后授假节。又率军平定涪陵叛乱。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病逝。邓芝性格正直、简单,不会修饰情绪。他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从官府资取,从未经营过私有财产,妻子甚至有饥寒的日子,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邓韍:字文度,号梓堂,江苏省常熟人,明代学者,工山水,能诗文,好宋儒书,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相关文章

12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