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初十,是广西岑溪一年一度最为盛大隆重的“上灯节”,当地人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今天小编整理了广西上灯节怎么过的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上灯节怎么过的
正月初十,是广西岑溪人的上灯节。这天亲戚朋友都带礼物来道贺,主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
上灯酒是众人酒,家家户户有男孩的都同时摆酒。
这一天,街上行人稀少,不是已经去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
上灯节为期六天,分为上灯、暖灯、落灯。
在正月初十零时开始“上灯”。
从自己的家门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本村社根,祭拜之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
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
上灯人家一般会买3盏灯,分别挂在社主公、祠堂、正屋厅堂。现在大多简化为两盏,一盏挂在厅堂,一盏挂在家乡村里所属的寺庙即可。
每盏灯里会包两颗卵石,表示后继有人,可以传宗接代。
以前的花灯都手工制作,用彩纸和竹条做成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灯笼,里面挂一盏小油灯。
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商品,今年最热销的花灯是一款走马灯,漂亮极了!灯中置一转轮,轮上绘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各式吉祥喜庆的彩色图案。
首先是“上灯”——将近正月初十日零时,“灯头阿爸”(男孩父亲)就要从自己的家门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本村社根,祭拜之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上灯”这天,“灯头”要先拜列祖列宗,接着拜长辈,长辈则给“利是”表示祝愿,“灯头”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上了灯,接下来的几天就要“暖灯”了,从正月十一到十五,“灯头阿爸”早晚都必须到社根上香、添油,一则保证花灯日夜不熄,二则以表添丁祝酒、香火不断之意。最后是“摧灯棚”,又称“落灯”。到了正月十六日,“灯头阿爸”杀鸡敬奉祖宗和社公之后把花灯盏取下,挂回本宗族的祠堂或自家厅堂里,寓意父母已将祈愿告知天神,希望天神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
“上灯”这一风俗始于汉朝,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即生了男孩)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满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挂灯,叫“上老灯”)。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灯”通“丁”,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
以往,上灯节有“全市饮日”的美称,初九初十,家家户户都到有灯酒的亲朋戚友家喝酒祝贺,有时竟然多达七八家,分身乏术,只好赶场——这家饮了饮那家。两天下来,赶个七场八场,人情行通,主宾欢颜!
可是,饮完灯酒,却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累啊。
于是乎,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终于有人在上灯节之前,开始在朋友圈对饮灯酒发感慨吐槽了。
今年灯酒不赶场——正在悄悄改变的岑溪民俗上灯节
乡下老李正月初九、初十,是岑溪的上灯节,这是一个在全广西,乃至全国绝无仅有的传统民间节日。上灯节的来历、盛况,在岑溪众多文史资料里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赘述,今天要说的是,今年的花灯节,对比以往,已发生了许多变化。
以往,上灯节有“全市饮日”的美称,初九初十,家家户户都到有灯酒的亲朋戚友家喝酒祝贺,有时竟然多达七八家,分身乏术,只好赶场——这家饮了饮那家。两天下来,赶个七场八场,人情行通,主宾欢颜!
可是,饮完灯酒,却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累啊。
于是乎,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终于有人在上灯节之前,开始在朋友圈对饮灯酒发感慨吐槽了。
有才的岑溪人,把累人的灯酒和各乡镇串在一起,很有乡土特色。也有的吐槽繁重的人情来往,真有意思!
正月初十也是上灯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一般“上灯节”为五天,共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上灯,暖灯和落灯。从正月初十的零时开始“上灯”,也叫“开灯”,而这种上灯是专门为孩子祈求平安的。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里生了男孩,并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经满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这一天就要“上灯”,也就是“添灯”。如果没有满月,则上灯的时间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灯时,一般是孩子的父亲带着鞭炮,从自己家门开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后将花灯悬挂在灯棚中,花灯上写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爷居住的地方。
之后村中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灯上面男孩的名字写进族谱。在“上灯”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诉祖先,家里“添丁”了。并且要摆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称“请灯酒”。
上灯之后还要“暖灯”,也就是从正月十一之后,长辈要早晚到灯前观看,并且要往灯中添油和祭拜,以确保花灯日夜不灭,代表香火不断。到了正月十六日,将花灯取下来悬挂于祠堂或者客厅中,谓之“落灯”。
这种习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爷的保护,可以健康成长。之所以在“地日”这一天上灯,就是因为土地是万物之母,是万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说“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灯”,是人们对孩子的.一种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