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的时候,就有赏花灯,放烟花,猜灯谜等等活动,那么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呢?元宵节的传承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元宵节的起源和作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元宵节的起源和作用1: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上元祭天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上元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民间传说
1.汉文帝为平乱胜利而设。据传,汉文帝在元月十五日平定了“诸吕之乱”,因此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2、祭祀泰一神 按照我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即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因此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
据考证,元宵节的来历,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