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

| 婉玲

风筝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岁月的流逝之中,风筝走出了国门,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扎下了根。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1:

柬埔寨风筝节的形成与农业生产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400年,高棉人的祖先就制造出了竹哨风筝,并在收割季节的放风筝仪式上升放。古代高棉人存在的祖先信仰,使他们形成在雨季到来前祭拜祖先神的传统,祈求风调雨顺,以便粮食获得好收成。

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2:

制作风筝和放风筝活动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扶南时期,风筝就随着中柬两国的商贸活动传人了柬埔寨,风筝在柬埔寨语里也包含“鹰”的意思,这与中国古代称风筝为“纸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聪明伶俐的高棉人将中国的风筝改造为更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柬埔寨风筝,从那时起,放风筝成为了柬埔寨人的传统。

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3:

真腊时期(7—8世纪),柬埔寨的水利设施更加发达,在河口修建了较大规模的城市,农业发展更加良好,因此高棉人举行的放风筝仪式也比扶南时期隆重得多。但在真腊晚期,真腊被分成了水真腊和陆真腊,整个国家也陷入到爪哇人的统治当中,人民生活不得安宁,放风筝仪式也停止了。

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4:

 

据中国元代使节周达观的记述,吴哥时期柬埔寨人在一年里可以耕种3—4次。由于农业的发展,放风筝仪式成为一个每年举行的重要王家仪式,按的传统习俗,高棉国王在每年雨季的开端举行御耕节,来祈求土地神开启农耕季节。而在旱季来临时则举行放风筝仪式,来表达对风神的尊重和感恩,感谢他给人间带来了好天气,为农民们收割作物创造了好的条件。

风筝节的起源和发展5:

安东国王继位(1840—1859年)后,非常重视振兴高棉文化,每年十一月上弦十二至十五日,安东国王都要按照佛教传统来举办放风筝的仪式。人们在王宫里建造5座仪式棚子,并请5位高僧坐在棚里诵经,每个棚子里放有一盏宫灯和一只风筝。

举行该仪式是为了祭祀佛祖舍利塔,并祈求在收割季节不要下大雨或者发洪水,也是为全体柬埔寨人民祈求幸福和安宁。安东国王去世后,后世的国王不再举行这个仪式了,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放风筝又重新在民间兴起。

相关文章

3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