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热点聚焦 >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艺洁

立秋是第十三个节气,预示着秋季的开始,时间为每年的每年8月7日或8日,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欢迎阅读!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初侯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地区的风向改为偏北风,气温也逐渐降低,人会感觉到空气中的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

这个时候白天的温度还是很高,到了晚上温度降低形成一定的温度差,所以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珠附着在植物上面,这就是白露降。

三侯寒蝉鸣

立秋时候是蝉的高度繁殖期,食物充足,温度合适,会听到整天的蝉鸣声。

立秋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又叫七月节,从立秋之日开始。这个习俗从周代就存在,当时是天子携群臣进行祭祀,到了宋代就是男女戴着秋叶、食赤豆的习惯。现在一般都会在立秋左右的时候用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或者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在此会上可以任意交易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再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人一旦瘦了肯定就需要补,立秋过后气温下降,人的食欲开始增加,机会做各种样式的鱼肉来贴膘。“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

啃秋

所谓的啃秋就是买来西瓜吃。我们往往在农村里能看见三五成群的人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摸秋

我们都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而在这天夜里未婚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

立秋的风俗

1. 贴秋膘:贴秋膘是指在立秋这一天吃肉,寓意着夏天瘦了,立秋之后要补回来。人们认为,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清淡饮食,胃口变得更好,所以需要在立秋这一天吃肉来调理身体。

2. 摸秋:摸秋是指在立秋这一天晚上摸南瓜、摸凉席等,寓意着可以祛除暑气,迎来凉爽的秋天。人们相信,摸南瓜可以让家庭和睦,摸凉席可以带来清凉舒适的睡眠。

3. 食秋桃:食秋桃是指在立秋这一天吃桃子,寓意着长寿健康。桃子富含维生素C和E,有益于健康。人们认为,立秋吃桃子可以祛除疾病,带来好运。

4. 咬秋:咬秋是指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或冬瓜,寓意着可以免除腹泻。由于立秋时节气候干燥,人们容易上火,所以这一天吃西瓜或冬瓜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5. 迎秋:迎秋是指在立秋这一天祭祖神、祭品等,寓意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秋季的祈福。人们认为,立秋祭祖可以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登。

立秋的特点

立秋时节,气候开始逐渐转凉,天气逐渐变干燥。由于夏季的高温多雨,秋季的干燥和凉爽会让人感觉格外舒适。在立秋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此外,立秋还意味着农作物即将进入重要生长期,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相关文章

3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