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南北小年的差异有哪些

| 枝寅

南北小年的差异有哪些

1、贴窗花

北方小年习俗。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南方小年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2、沐浴理发

北方小年习俗。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南方小年没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发。

3、吃饺子

北方小年习俗。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南方小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4、吃糖瓜、饴糖、麻糖

北方小年习俗。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南方小年没有吃糖瓜、饴糖、麻糖的习俗。

5、吃火烧

北方小年习俗。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南方小年没有吃火烧的习俗。

6、赶乱婚

北方小年习俗。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南方小年没有赶乱婚的习俗。

南北方小年

为什么不一样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那时候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还是同一天,都是腊月二十四,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皇帝都要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既然皇帝在这一天祭灶了民间就只能推后一天,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

虽然后来没有官家百姓的说法,但是因为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小年延续了“官三”的传统,而南方离政治中心远,小年保留的还是“民四”的传统,这就是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小年是什么日子

北方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但在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称作小岁的习俗,到了宋代才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小年,时间定在腊月二十四。清代乾隆之后,民间也仿效皇家习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从此,就形成了小年在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并存的局面。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7、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8、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灶君的传说

廿三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民间传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送灶”之时,要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较,竹篾扎成的纸马以及喂牲口的草料,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天甜甜嘴,上天说好话,入宫降吉福!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相关文章

9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