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的由来

| 梓炫

正月初七是一个我国一个农历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的由来,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的由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七,作为春节这个大节日中套着的一个小节日,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中国民间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道教也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此说颇有“进化论”的科学观念。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亦云:“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因此,民间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日阳晴则兆猪,以此类推。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或窗户,也戴在头发上,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过去在“人日”这天,中国一些地方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登高赋诗”等习俗。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月初七的禁忌

1、忌遇殡葬

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则以为不吉,主此年内有灾祸降临。但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2、忌丧家拜年

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不进屋内,而是站在门外说话。

3、忌吵架、

正月里忌吵架。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会带来凶祸。

4、忌请医生

旧时,正月里忌请医生看病,认为此兆一年到头都要生病。

5、忌迁居

正月忌迁居、忌糊窗槅,否则以为不吉利。

6、忌洗涤衣被

大年初七这天禁忌更换、洗涤衣被,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

7、忌出远门

大年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是火的生日。更重要的是七煞日,诸事不宜,尤其是出远门。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8、忌剃头

旧时正月里忌讳剃头。俗说剃头伤舅。据旧方志云,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得以更改。国民剃头,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传已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初七有哪些习俗

1、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2、赠花胜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3、吃七宝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4、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5、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6、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正月初七被称为什么

正月初七被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人日”。

传说女蜗初创世, 远古时期地上并没有生物,于是女娲在七天内每日创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和马,到了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后来人们将这几种生物的生日移到了农历一年的开头几天,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并在相应的日子里举行纪念活动,这就是“人日节”的来历。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人类的祖先。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既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正月初七“人日节”的流传与记载

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

民俗专家进一步介绍说,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的习俗,魏晋时已十分流行。隋唐时期,人们相当重视“人日”,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如为思念故友,唐代高适写下了“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佳句。

人类的繁衍至关重要,所以人们对“人日节”特别重视,这就形成了众多节日活动。在江南一代,“人日”习俗是以七种菜做成羹作为节令食品。“羹”与“更”谐音,意味着更新之意。如果说元旦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么“人日”就是代表人类生活的更新。

除了食菜羹之外,“人日”还要戴华胜。《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用五彩的丝织品剪成人形,或把金属箔刻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还要把这种剪刻的人形戴在头髻上,作装饰避邪。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

此外,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在古代社会,“人日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当人类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时,“人日节”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慢慢地消逝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了。

相关文章

9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