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年二十八把面发什么意思

| 淑娟

年二十八把面发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今天小编整理了年二十八把面发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年二十八把面发什么意思

年二十八把面发什么意思

"年二十八把面发”这句话特指的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要在家中把面都发好,蒸好馒头。需要提前准备过年的吃食,以免过年的时候来的人太多,准备的东西不够周全。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发酵粉,酵母粉等发酵专用的东西,而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做多了就容易坏掉,只有发面不容易坏,同时方面也需要不少的时间,所以大家就约定俗成的,在腊月28这天就开始发面,开始准备正月里的主食。

年二十八把面发的各地习俗

而在不同的地区,他们发面蒸好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在山西等地,腊月二十八这天他们会蒸好糕儿馍馍。在北京,他们在这天会将面发好,但是却要等到二十九才开始蒸馒头。在河南的时候,他们会蒸馍炸圪塔,河北则蒸枣花。当然,如果是在以米饭为主食的地区的话,他们就一般都没有这个习俗。而他们在这一天会贴窗花,还有的地方会选择用打糍粑的方法代替发面。在某些村子里面会有一个祖传的大糍粑的石墩,他们会在28这天家家户户蒸上一锅糯米饭,然后一起倒进石墩里面,一家出一个壮汉然后一起抬着大木桩打糍粑。

年二十八为什么一定要发面?

原来,在过去,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

此外,“发”字也表示富有,“把面发”还有期盼来年财运的意思。

年二十八有什么讲究

1、腊月廿八是中国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2、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3、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4、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大年二十八的风俗还有哪些

蒸年糕

年糕是为春节制作的糕就称为“年糕”,因为“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愿。

过年吃年糕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讲究吃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贴窗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帖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旭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相关文章

8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