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节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夕向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管是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还是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北方除夕习俗差异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北方除夕习俗差异有哪些
年夜饭菜肴差异即是南北方除夕习俗的最大不同。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而这也就造就了南北方截然不同而又精彩纷呈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就有着鲜明的体现。一般来说,年夜饭是人们阖家团圆共享佳肴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北方的人们往往会选择全家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因为饺子的谐音是“交子”,在除夕这一新旧年交替的时候就具有了辞旧迎新的独特意义。此外,饺子的形状与过去人们使用的元宝非常相像,包饺子吃饺子就有着收纳钱财、财运不断的美好寓意。而南方的人们因为物产相较北方更为丰饶,所以年夜饭大多为鸡鸭鱼肉等食材制作菜肴。鸡、鱼等菜品还都有着各自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发放压岁钱。
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也是除夕夜的一项重要的风俗,许多家庭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人人都围坐在桌旁哪怕吃完也不许走,直到大家都吃完了,长辈就会给晚辈发放红包,并且会在发红包时说一些祝福的话,以勉励子孙们在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做人,学习进步。还有的人家是长辈趁子女夜晚睡熟后,悄悄将红包放至子女的枕头下,这样第二天孩子们起床后就能够收获一番惊喜。但也有许多的的家庭是是小孩子们聚集在客厅,口中说着祝福的话语,向长辈列队跪拜后伸手要红包,长辈也会高兴给出红包。
除夕的来历一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来历二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除夕的来历三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它叫年,它头长触角,异常凶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从岸上来袭击村民。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托儿带女上山去避难。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白胡子老爷爷来乞讨,那时刚好是年袭击的日子。老爷爷走进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说:我劝你最好赶紧上山去避难,这里随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不用怕我有办法制服它。年终于来了,它看见有一家灯火通明,便走进那家一看,那位给白胡子老爷爷借宿的那家门口贴了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年看见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几步。老爷爷身穿新衣,手里拿着鞭炮出来了,他把鞭炮一点,向年那边一扔,鞭炮炸的噼啪响,年就逃跑了。原来年怕红色呀!
原来,每到除夕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红对联,这样就会吓跑年,如果你不这样做,年会到你家来哟!
除夕的来历四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夜的传统习俗比较多,大多数的习俗都是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除夕时候人们会准备燃放烟花爆竹,一起欢欢喜喜的准备过年,会贴春联贴春联,是将自己美好的愿望抒发在文字形式上,贴窗花和贴福贴对联,能够让这个春节的氛围更加喜庆。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