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们的民风民俗,在我们自己国家,每个节日都是有着特定的由来要吃特定的食物才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在送走夏天的金秋九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湖南:
1.拜月;2.中秋修路;3.包粽子;4.提节;5.南岳进香;6.偷月亮菜;7.偷南瓜送子。
上海:
1.赏月吃月饼、2.吃糯米桂花甜酒酿、3.祭月烧香斗、4.祭祖。
北京:
1.兔儿爷;2.吃月饼果品。
台湾:
1.祭拜土地公;2.祭月;3.吃鸭子;4.烤肉;5.兔儿爷;6.吃柚子;7.吃月饼;8.听香;9.赏月。
江苏:
1.赏月;2.吃月饼;3.拜月;4.月饼贴片;5.石湖看串月;6.接女儿;女婿来家吃团聚饭;7.烧宝塔灯;8.摆“欢喜酒”祭祀;9.摸秋。
习俗一:赏月
开始于魏晋时期,但那时还没被广泛流传。所以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等就开始盛行,也在那时很多诗人也为此提字作诗。而最后定为中秋节民俗,是在宋朝时期形成。
习俗二:吃月饼
除了赏月为,还有一个大家都必备的习俗,吃月饼。俗话说的好,“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可见吃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习俗三:祭月、赏月、拜月
在古代就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祭拜月神,设大香宴,摆上月饼、西瓜、红枣、葡萄、李子等祭品。而直到今日,一家人围在一起,赏月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习俗四:玩兔儿爷
在中秋节期间,最受小孩喜欢的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年轻人对它有所不知,但对于老人提起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