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小暑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 枝寅

每个节气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习俗活动,小暑节气也是如此。每年小暑到来之际,你会看到有些地区的人喜欢斗蟋蟀,晒书,画衣服等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暑节气的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斗蟋蟀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古称“促织”,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

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弈棋

弈棋,《路史》称是尧帝制作,用来教育儿子丹朱的。现在广泛应用的,有围棋和象棋。围棋古时候称为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孔子说:“虽小道,必有可观。”《孟子》中也有记述:“弈秋,通国之替弈也。”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弈棋的风气已经很盛行。《西京杂记)载,汉宫曾有人在竹下弈棋;西汉杜陵杜夫子善于下棋,号称天下第一人。在唐代以前,棋局纵横各有十七道,共二百八十九道,黑白棋子,各有一百五十枚。唐代以后,变为纵横各有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道。

垂钓

盛夏酷署,不适于进行剧烈运动,宜于做怡情养性的活动。在柳塘垂钓。披襟当风,则是最令人惬意的闲情逸趣。

斗画眉

画眉,其眉如画,叫声婉转,富于变化,有如百舌鸟。雄者善鸣好斗,人们多喜欢蓄养。将画眉放在高笼中,悬挂在廊之下,精心喂养,极具乐趣。画眉声音悠扬,极为动听,可以解闷添兴。小暑这天,饲鸟者各提鸟笼,至公园等地,摆开阵势,让画眉相斗,以决胜负。有民谣形容斗画眉的情形:“身如胡虏尾如琴,颈如削竹嘴如钉。再添一对牛筋脚,一笼打尽九笼赢。”

尝新

过去民间还有“小暑尝新”习俗,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谚曰“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小暑节气的气候特征

小暑是小暑,不是很热,但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夏时节,江淮流域雨季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回升,进入旱季;而北方和东北地区进入雨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夏季小暑开始,江淮流域雨季相继结束,我国东部淮河以北和秦岭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且降水明显增加,雨量相对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长江中下游普遍高温少雨天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农业谚语说:“下雨天的雨是锅里的饭。”降雨带来的雷暴、热带风暴或台风对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造成棉花、大豆等干旱。对农作物和蔬菜的不利影响。有的年份,夏季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依然强劲,长江中下游与南方暖空气相呼应,出现锋面雷暴. “小树雷雨,逆为黄梅”,小树时节雷阵雨往往是“逆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将在长江中下游持续一段时间。

夏季小暑前后,除东北、西北地区冬春小麦等农作物收获外,农业生产主要忙于田间管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在大暑前收获,保持田间干湿。中稻已拔节,已进入孕穗期,应根据生长情况追施穗肥,促进穗粒大粒化。单季晚稻分蘖,应尽快施分蘖肥。双晚苗要防治病虫害,定植前5~7天施足“嫁肥”。 “小夏天气炎热,剪棉花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铃肥的同时,要及时修剪、分叉、去除老叶,以协调植株内养分的分配。 ,加强通风透光,改善群落小气候,减少落芽。盛夏的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各种害虫盛行的季节。及时防治病虫害是田间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的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温风就是热风,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满身汗水,又如舒展在温水中,苦不堪言还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二候蟋蟀居宇: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在穴中面壁,不能非出穴,它农历七月才出穴,活跃在草丛中求偶,到八月田亮,就会聚在院中,天越凉离人越近。

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大暑处暑是指三伏天吗

小暑大暑处暑是指三伏天吗:不是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尤其是北方城市显着。

那么大暑、小暑和处暑这三者有何区别呢?答案是:大暑小暑是炎热程度,而处暑是过渡节气。

所谓热在”三伏“,通常小暑时节的后期才会进入三伏,三伏的主力时段在大暑当中。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相关文章

1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