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夏至的风俗和禁忌

| 梓炫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夏至的风俗和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夏至的风俗和禁忌

夏至的风俗

称人

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有的地方俗信于此节称体重,验肥瘦可求吉利,为此“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在山东临沂一带流行。人们会在伏日煮麦仁汤喂牛喝,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有民谣说:“春牛鞭,纸牛汉(公牛),麦仁汤,纸牛饭,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嬉夏

在浙江绍兴流传着“嬉,要嬉夏至日”的侄语。古时,不论贫富悠哉夏至日祭祖的习俗,俗称“做夏至”。除了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也会吃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祭祖祭神

在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金坛一带,人们以新收获的米麦粥祭祖,让祖先尝新。浙江会稽一带,则用面食祭祖。在浙江东阳,农民要置办酒肉,祭祀土谷之神,还要用草扎成束,插在田间祭之,叫做“祭田婆”。在湖南醴陵,居民在夏至日祭祀土地神。明清时期,皇家每年在夏至这一天要在地坛举行祭地仪式,愈为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煮麦仁汤给牛喝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舔牛汉(公牛),麦仁汤,舔牛饭,舔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夏至的禁忌

祭神祭天

古时候,夏至日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它的隆重程度甚至与端午节不相上下。据说从周代开始,每到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而到了宋代,自夏至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到了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古时不仅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在民间,北方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多求晴,防止涝灾。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方保留在这一天祭天的习俗。

忌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流传的禁忌,《清嘉录》中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意思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要按时起居,不可以口出诳语,当然也不可以剃头理发,因为会破运。

忌有雷雨

民间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这句话是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在旧时,农家人都祈求夏至不打雷、不下雨。

夏至吃饺子什么意思

民间有夏至吃汤饺子,游泳时人也始终会像饺子一样浮在水上,不会被水淹的说法。

实际上,夏至比较普遍吃馄饨,因为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民间还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浑沌,开辟天地。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夏至吃馄饨什么意思

夏至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饮食上夏至也有很多传统的习俗,其中在有些地区夏至有吃馄饨的习惯,并且这个习俗也是由来已久。

“馄饨一吃,不长痱子”。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相传宋朝宫廷中,每年夏至,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芒种馄饨”的着名面点。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相关文章

11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