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中元节是几月几号

| 跃瀚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七月半、七月十四 、吉祥月、施孤、斋孤,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是几月几号,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中元节是几月几号

中元节是几月几号

2024年中元节是8月18日,星期日,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日子是农历七月十五,所以俗称“七月半”。根据已有的文献记载,中元之命名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说法。

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月圆的夜晚定为上元、中元、下元。

正月十五上元节为天官的诞辰,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下元节为水官的诞辰,此时祭水;七月十五中元节为地官的诞辰,传说这天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由此形成了天官赐福、水官解厄、地官赦罪的三元节。

《道经》载:“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将这一天作为悼念祖先、祭祀已故亲人的日子。但由于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元节亦被称为盂兰盆节。故佛教寺庙会在此日举办盂兰盛会超度亡灵和祭祖。这样一来,佛教的盂兰盆节就与道教所谓的中元节有了交叠之处。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最主要的节俗,是燃放河灯。河灯也叫“荷灯”、“荷花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大都是用纸板或木板做成莲花形状,或者干脆用莲花叶作底座。人们在荷花灯底座上安放灯盏或蜡烛,在七月十五日夜月明风清之际放于江河湖水之中。

放于河中的叫河灯,放于江中的叫江灯,而无论是放于河中、江中,还是湖中,因都是放于水上,所以也统称之为“水灯”。

人们在这初秋的月明之夜,纷纷来到江河之畔、湖水之滨,点燃起无数的荷花灯放入水中,任其明灭闪烁,自在漂流。

有时,在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大小河流中,人们燃放的河灯顺流而下,愈聚愈众,甚至会形成绵延数里的灯海奇景,好不壮观!

清代诗人文昭《京师竹枝词》这样描写旧京中元放灯的盛况:

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德右前门。

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人们燃放河灯的目的,最初不外是要普渡在旷野之中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以超度他们的亡灵离开地狱转世托生。人们放河灯,是为了给死去的孤魂野鬼送去照明的灯盏,帮助他们从幽冥的阴间来到光明的人世。

这体现了现世生人的仁慈宽厚,大爱无疆。它不只指向现世人生,而且能够辐射到另一个黑暗苦楚的冥间世界,帮助那些冤魂怨鬼获得拯救解脱。

可以想象,在传统社会每年的七月半,日间酷热难当,夜晚清风徐至,明月当空,人们举着形状各异、灯光闪烁的荷花灯纷纷来到清凉如许的河畔湖边,放灯赏月,避暑乘凉,这不仅具有照冥拯孤、超度亡灵的意义,同时不也是人们呼应季候的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享受生活所创造的具有浓郁审美意味的生活形式吗?

佛教中的中元节

农历七月报恩月,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

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这种仪式最早是从目连救母的法会开始流行。

中元祭祀

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广东人称为“七月十四”。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

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港澳地区中元习俗与广东一致。

中元节历史渊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

“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相关文章

10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