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之后,我们迎来惊蛰节气,所谓惊蛰,就是这天会打春雷,这雷声将会把地下冬眠的动物惊醒,而冬眠的动物醒了,就意味着春天要到来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惊蛰节气养生食谱,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冰糖梨粥
原料:大米150克、梨一个,大枣五个、枸杞二十粒,冰糖适量。
做法:大枣和枸杞洗净,用水泡20分钟。大米淘洗干净,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大枣去核切成小块。锅里放入适量水,加入大米和大枣,大火烧开转中火,边煮边搅拌。煮20分钟后,加入切好的梨块,继续煮半小时。待粥煮熟后,加入枸杞和冰糖搅匀,再煮两三分钟即可。
桂花梨汁龟苓膏
原料:雪梨一个,龟苓膏粉、椰奶、糖桂花适量。
做法:龟苓膏粉先用60毫升凉开水搅拌融化开。将300毫升热开水慢慢倒入,不断搅拌均匀。接着放入不锈钢锅中煮至黏稠状态,倒入有盖子的耐热容器,等待自然冷却。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就能成型。取出龟苓膏,用小刀划成方块状倒入玻璃盛器。将雪梨切丁放在龟苓膏上,倒入椰奶。最后均匀淋上糖桂花即可。
梨汁蔬菜沙拉
原料:胡萝β半根,黄瓜2根,红椒半个,鸡蛋1枚,雪梨1个。
做法:黄瓜、胡萝卜分别洗净切丝,加适量的盐和白糖腌制。青红椒各半个切丝,如果吃不惯生的青红椒可以用开水烫一下。雪梨去皮,一半切丝后加白糖腌制一会儿,另一半用料理机榨汁后过滤掉渣备用。鸡蛋加一点点盐打散,平底锅内刷一层花生油将鸡蛋液摊成蛋饼盛出,晾凉后切丝备用。在过滤好的梨汁里加一小勺盐、一大勺香醋、一点点香油和适量的芥末油后调匀。将所有材料混合后,浇上调料汁腌制半小时后,即可食用。
蓬蒿:
味甘辛性平。早在唐代已列为食疗之品,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称之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蓬蒿菜有明显的平肝、清虚热作用,对肝阳上亢者如高血压头昏脑胀、烦热头昏、睡眠不安及热咳有痰等证有良好的疗效。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内热便秘者。
生姜:
味辛性微温。日常在烧鱼、肉、鸡、鸭、虾、蟹等都要放点生姜作佐料。生姜的药效有去寒、去腥、止呕、发汗、止咳、止反胃等。生姜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热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生姜性升,不宜晚上吃,因为夜间人气收敛,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用生姜3片加红枣10枚煎水服,治疗脾胃虚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大便泄泻,常有高效。在此必须说明,内热偏重者及舌苔黄而干者忌食生姜。
蕹菜:
又名空心菜,味甘性平。可炒,可煮汤,可凉拌。因为味淡,常不被人们重视,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嵇会的《方草木状》称之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类、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治蜈蚣、毒蛇咬伤治淋浊便血、妇女白带、肺热咳血、鼻出血及无名中毒。有书记载,用其内服能治热痢,外用能治疮痛肿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岛素样物质,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
玉米
玉米是一种我们经常能见到的食物,也是许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因为玉米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价值特别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的功效。同时也是一种对减肥很有帮助的食物,因此一些女孩子特别喜欢吃玉米。
梨子
惊蛰吃梨是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这个时候梨子就成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了,因为梨子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子特别适合在天气干燥的时候食用。因此惊蛰吃梨的习俗也就慢慢流传下来了。
鸡蛋
惊蛰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初给白虎吃的鸡蛋变成人们自己吃了。虽然鸡蛋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是千万不能吃太多,因为蛋黄中的热量是很高的。
煎饼
惊蛰吃煎饼的习俗主要是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对于一个山东人来说,煎饼是一种特殊的食物,这是家乡的味道。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柔,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
芋头
煮芋头是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的习俗,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芋头是一种粗粮,既有营养,热量又低,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最初古时叫“启蛰”,而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名叫惊蛰,沿用至今。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的象征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