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贴春联的讲究,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春节贴春联的讲究
1、分清楚上下联
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有两种:第1种方法,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声调为仄声,就是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即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第2种方法,看语句意境,一般下联的意境会更深远一些,例如“金猴方启岁,俊鸟又催春”,迎新春就比辞旧岁的意境深刻些。
2、贴横批
古人的写作顺序是从右到左,而现在的春联好多都已经不按照这个规则来写了,而是按照现在的写作习惯,从左到右。
3、贴上下联
上下联粘贴的位置要根据横批的写作顺序来定,若是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就先在左边贴上联,然后再来贴右边的下联。横批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写的时候,道理一样。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安装的防盗门,这时张贴对联直接粘在门上就好,贴在墙上反而不好看。
1、浆糊
用浆糊贴春联是最传统的做法,用面熬煮出来的浆糊,不仅粘性好,粘贴的时间长,而且揭下来的时候也比较好清理,墙面、门面不会留下什么印记。
2、胶带
用胶带贴春联也是可以的,不过要小心胶带里面一旦沾上灰尘就会很容易失去粘性,春联容易掉。
3、双面胶
双面胶贴春联也不错,不过揭下来之后会在墙上或门上留下一层胶印,不好清理。
4、图钉
用图钉将春联固定在木质品上也是可以的,这样就不会留下胶印了,不过这样的贴法使春联很容易被风吹破。
5、自揭胶
现在对联也有那种自揭胶的,若是嫌麻烦的话,直接选择这种就好了。
春节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因此守岁是很重要的。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踩高跷
踩高跷娱乐活动历史悠久。表演者双脚绑扎木制1~3尺高的跷棍,扮演成各种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动作。踩高跷,北京称作高跷或高跷会,陕西、甘肃、河南等黄河流域称作“扎高脚”。踩高跷有文跷、武跷两种活动之分。文跷以边走边唱为主,夹杂有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高难度动作。
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1、饺子
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从出现到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更岁交子,团圆福禄 ”,过年时大家包饺子喜欢在里面放一枚硬币,作为一个彩头,寓意来年也能吉祥如意。
2、年糕
年糕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一种糕点,是我国传统的食物之一,早先的传说是为了防止怪兽“年”饥饿吞食小孩而做成的,而现在春节食用年糕的寓意为“年年高”,祈愿小孩的身体能一年比一年高,健康快乐的成长。
3、汤圆
汤圆也是我国汉族传统的食物之一,汤圆谐音“团圆”,吃汤圆就是庆祝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有一句俗话叫“北滚元宵、南包汤圆”,南方称“汤圆”而北方叫做“元宵”,北方人喜欢元宵节吃“元宵”,而南方人大多春节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