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都会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年初二要祭财神的由来,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大年初二要祭财神的由来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 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大年初二没有讲究,可以洗澡,可以扫地,可以洗头
大年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这一天汉族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蕴含男女平等观念
农历正月初二,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要带上礼品回自己的父母家。这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民间还有谚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无故回娘家,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过年时女方必须在婆家过,这是规矩。如果女儿想给自己父母过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后。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就要马上回娘家拜年,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比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回娘家并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国陕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是与收
1、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2、大年初二白天不可午睡,否则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3、大年初二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4、大年初二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对象,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5、大年初二忌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都会很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6、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① 北京:元宝汤“正月初二,早吃馄饨拜财神”,天未亮就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故称‘’元宝汤”。
② 山东潍坊:开市在潍坊,年初二放了鞭炮,谓“开市”,男女劳作不再禁忌,开始带上礼品走亲戒。旧时讲究“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现多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
③ 广东:转妹家“转妹家”是客家人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在这天带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在客家地区,鸡腿、甜板,酿酒、红包是最传统的“转妹家”手信。
④ 福建福安在福安,大年初二被列为一等一的忌日,除了亲朋好友互不逛门外,还有一些习俗:一是各家各户不燃放软炮;二是不点香火;三是不奏礼乐;四是商家关门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