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的腊月初八的时候都是传统节日腊八节,而在腊八节当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为此关于腊八节中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腊八节为什么泡腊八蒜的说法简介,欢迎参阅。
腊八节为什么泡腊八蒜的说法
腊八蒜,就要在腊月初八这天来泡。否则,就不能叫腊八蒜。过年期间,民间一般较重视肉类食品的食用,加之冬季本来蔬菜就少,适当地吃一点蒜,对于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的吸收、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明显的效果。白蒜比较辣,平时人们一般不会直接食用,而经过腌制的腊八蒜不是那么辣,加之有醋的香味,人们就会喜欢吃。
佛祖修行
佛家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朱元璋受难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赤豆打鬼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信仰,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因为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很多的美好期盼。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内的红枣补中益气,莲子促进睡眠,桂圆补气血,百合止咳润肺。
1、养生
华夏饮食文化中有秋冬进补的风俗,秋冬季节的节日食品,很多都与养生和滋补有关。中国人认为,粥是第一养人之物,以粥养生已经成为民族的重要饮食传统。腊八节正值数九寒冬,食粥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节日饮食方式。
2、节俭
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首先,腊八节的所有传说,都反映一个问题,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见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其次,从做腊八粥习俗本身,也是让人节俭生活,清理仓库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费一粒粮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节俭,才能减少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保护大自然,继承我国传统的生态保护理念。
3、傩文化
腊八前一日或当日举行驱傩仪式,这就给傩文化这一华夏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利用腊八节保存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傩文化,对这一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效存续是很有益的。
4、宗教文化
腊八节最著名的传说,联系着佛这一宗教文化现象。因此,腊八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惫的人们可以在节日食粥之余,借此参观各种宗教文化场所,感受和体验宗教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内涵的丰富。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的来历及寓意有以下几种说法:
纪念佛祖腊月初八成道日。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于腊月初八涅槃成佛。
古人视为“收成节”。古时人们将一岁分为十二月,每月一个节气,腊月是十二月之首,称为“腊日”。腊日这天,古人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
民间传说这天是“佛成道日”。据传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多年,因饥饿而昏倒在菩提树下,一牧羊女用杂粮和野果煮成乳糜二救了他。后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
腊八的别称
腊八节有许多别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腊日”、“法宝节”、“佛成道节”等。这些别称都与腊八节的历史和传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