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下元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梓炫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下元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下元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下元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纪念已故亲人。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①分享美食:人们会提前准备很多好吃的,有莲藕、墨鱼、芋包子,同时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例如糍粑、蒸麻腐包子等,邻里之间会互相赠送。

②修斋设醮:主要是和道家有关的,据说有三种分类,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③祭祖:很多人会穿上汉服参加相关的仪式,主要是祭祀祖先,纪念贤人,由于参与者数量诸多,故场面十分庄重盛大。

④烧纸钱:也叫“金银包”,民间通常会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然后焚化,据说这样就能送到祖先的手中。

下元节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饮食习俗

1、糍粑

客家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等。

2、麻腐包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米果,糍粑,芋子包之类的食品,谓“做完冬”。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据说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是以麻籽和黄米制成,拌上萝卜、洋芋、葫芦为馅,就可以蒸成麻腐包子。

3、豆泥骨朵

北京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豆泥骨朵”就是红豆沙包子。现在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红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4、粘豆包

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下元节这天满族地区有做黄豆包吃的习俗。

5、芋子包

芋子包是客家人的经典美食之一,农村常在下元节做芋子包。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芋子包由芋头或马铃薯作为主料,蒸制而成。芋头又称芋艿,味甘,性平,能益脾胃,但每次不宜多食,且腹胀气滞者不宜食用。

相关文章

7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