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旋转周期是回归年。历经千年的更迭,二十四节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治疗疾病、祭祖神佛、康健养生和军事养生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表示地球在黄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之间所划出一个圆周的24等分。每15.21度为1个节气,每逢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开始,每15.21度为一候,每3候为一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作为四立,表示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表示昼夜等长,二至(夏至、冬至)表示炎热、寒冷,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指向卯位时为立夏,依此类推。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立夏,依此方法制定。
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春秋时期,以黄河流域地区为中心逐渐发展起来的二十四节气,经过几千年,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