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 宋佳

每年的寒食节都早于清明节前一两日,同时它也是民间重大的传统祭祀节日,所包含的传统习俗跟清明节习俗别无两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最新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欢迎参阅。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所谓的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之推的日子,相传,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因此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所以从晋朝开始,便有了寒食日这天,不能生火做饭的习俗,当天都要吃冷食,并且一开始是需要禁三天的火。

寒食节风俗是什么

插柳

插柳是寒食节的一种习俗,除了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之外,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荡秋千

按照民间的习俗,寒食节古时候的女子都会荡秋千游玩,据传这是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的游戏项目,而且仅仅是宫廷贵族们的男女游戏使用的。

蹴鞠

蹴鞠也就是踢球的意思,蹴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到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皇帝们都重视蹴球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

寒食节是什么意思

寒食就是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因此这个节日得名寒食节。

每年四月三日或四日,即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中国人传统的寒食节。过去,人们在寒食节期间都不举火,吃冷食。最早寒食节可持续一个月,后来慢慢缩短成了三天。现在,人们再也不习惯吃冷食了。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这个节日保留到了今天。现在。只有一些农村人还每年习惯过寒食节。

这一传统节日从古代传了下来。直到大约300年前的清朝,寒食节才被清明节所代 替,现在清明节已成为人们祭祀祖先的一个重要日子。通常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做好准 备,以便第二天到墓地祭祀死去的亲人。每年,学生们通常在寒食节做好准备,第二天到 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

由于寒食节正好与清明节紧挨着,所以它不仅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还是一个 庆祝春天来临、外出野餐的13子。由于春天来临,大自然复苏,杨柳返青,万物清新洁净、 鲜明。

寒食节能扫墓吗

从古代起寒食节就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寒食节是可以扫墓的。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所以也能看出,上坟就在寒食节的其中,这也说明了寒食节其实也可以扫墓,在说好多人都把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过。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这也能印证寒食节可以扫墓。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族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最后,为大家献上一首有关寒食节的古诗苏轼《黄州寒食帖》一曰:“自我来 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如今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相关文章

16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