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节日的了解,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进行,那么辣吧姐这一个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已经传承了多少年呢?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腊八节有什么禁忌大全,欢迎参阅。
1、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中,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2、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
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3、吃腊八粥不过午
每年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祭祀:
腊八节最早就是为祭祀而产生的节日,不过现在在腊八节祭祀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吃腊八粥:
这是过腊八节的时候人们一定会吃的一种食物,就腊八节来说,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的,腊八粥又称八宝粥,里面有多种杂粮,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的食物。
吃冰: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习俗,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据说吃了这个时候的冰,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吃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的豆腐,它的保质期长而且可以有多种做法,非常受人们喜爱。
吃腊八面:
北方很多地区有腊八节吃面条的习俗,这天的面条做法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吃腊八蒜:
腊八节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这种蒜是一种很独特的食物,而且外形也比较诱人。
腊八节的传说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传说二:朱元璋遇难之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八,寓意是祈福、祈求丰收、祭祀先祖等。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汉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月是我国最冷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腊八节了时间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所以在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会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