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除夕夜的风俗压岁有什么寓意

| 宋佳

除夕作为流传了上千年的中华传统节日 ,它的意义对于每一个华夏儿女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与家人团聚所带来的喜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除夕夜的风俗压岁有什么寓意,欢迎参阅。

除夕夜的风俗压岁有什么寓意

除夕夜的风俗压岁有什么寓意

压岁钱也称“压祟钱”。古时人们认为儿童容易被鬼祟侵害,所以便给孩子们一些钱用来“压祟”,既有祝福之意,也是长辈们对晚辈关切之情的表达。所以压岁钱在民俗文化里的寓意是辟邪祟,保平安。

至于压岁钱具体的来历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相传是为了压制邪祟,代代相传也就成了大家普遍认可的原因。这一习俗起源比较早,但在全国大范围流行则是明清时期的事情。

除夕夜的风俗

祭拜先祖

在我国广大地区,百姓们会于除夕当天在家中放置香案,将丰厚的饭菜摆放其上,并点燃香烛,由家庭中年纪较大者率领子孙们一同祭拜。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甚至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除夕的傍晚时分,于祖宗牌位前点上香烛,斟满美酒,摆上佳肴,一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在各位先人享用完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贴福字

春节来临前贴福字,同样是中国民间传承久远的习俗。在门窗、床柜等处贴“福”字,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至于“福”字具体该怎么贴各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同样有悠久的历史。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提到蜀地年俗,年节末尾人们互相赠送礼物,称为“馈岁”;互相宴请,称为“别岁”;而除夕彻夜不眠,则被称为“守岁”。这也是目前可查的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当时守岁似乎仅是地方年俗,隋唐之后,则成为了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由来的传说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寓意和象征

除夕的寓意和象征就是幸福和团圆。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相关文章

14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