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的风俗文化之中,人们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实和当天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此关于龙抬头这个节日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龙抬头有什么故事存在,欢迎参阅。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在很久以前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每个地方风俗也各有差异。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也就意味着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方“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二月二这一天的时候,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祭拜土地神。土地公又被叫做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方,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还有放鞭炮等相应的活动。
在古时候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下,在古人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而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部分恶露排出体外,所以在古人看来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龙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当然日期是不太准的。但是大概取那个意思吧二月二十农历时间,一般在公历三月多。这个时候,晚上东方的青龙七宿,刚刚露出地面,渐渐的过几个月后,龙身完全露出。
所以开始只是露出角的时候,叫做龙抬头。
普通百姓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改善伙食,每天饭菜都要见点肉,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初一吃饺子,破五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
龙王是管降雨的,所以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后来,“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成了吉祥的象征。
“龙抬头”这天南北各地的风俗食物不尽相同,“北喜面南喜米”的习惯依旧不变。北方以卷春饼、吃饺子等面食为主,而在南方,米饭、咸粥等稻谷类食物成了桌上的主角。
这天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吃猪头叫吃“龙头”,吃饺子叫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炸糕叫吃“龙胆”,吃黏糕叫吃“龙腰”,吃菜团子叫吃“龙蛋”,吃米饭叫吃“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