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雨水时节养生三大重点,欢迎参阅。
1、多吃高粱
高粱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粮食,又可以用来酿酒,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作物。中医认为,高粱能入脾经和胃经,因此,对脾胃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高粱里面含有尼克酸,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健脾胃成分,对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来说,食用高粱可以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2、多吃红枣
我们往往认为,红枣是女人最需要的食材,因为其含有铁元素,可以给生理期及产妇补血之用。实际上,不仅是铁,红枣里还含有丰富的糖、钙、维生素C等元素,它们都对脾胃有着很好的滋补作用。
刚才我们说到,春季的时候,肝容易生发过度,从而殃及脾胃,而红枣可以防止肝的过度反应,保肝的同时,也就保了脾胃。因此,多吃红枣,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保肝健脾。
3、多吃薏米
中医认为,多吃薏米可以帮助我们除去湿气。这也是前文说到的,雨水节气之后,雨量增加,正是我们容易被湿邪入侵的时候,所以,多吃薏米除湿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薏米的另外一个显著功效就是可以健脾。因此,无论是出于哪种需求,这个时节都是吃薏米的最佳时机。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薏米性偏凉,阳虚体质的人食用应适量。雨水时节中下雨的频率增高,不仅出门时要记得带上雨具,对于身体的保养也要有的放矢。虽然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但也不要轻易地脱掉棉衣。此时,万物都处于阳气生发的状态,人的肝气也同样如此,但如果生发过度,就会使脾胃受到损伤。如何才能使脾胃强盛而不致受损呢?多吃高粱、红枣、薏米这三种健脾胃的食物就可以了。保养要尊重自然,顺应节气,才会有好的效果。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我国的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时间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一候,獭祭鱼
獭,又名为水拘贼或食鱼。祭鱼,即川鱼祭天。雨水时节,冰开始融化,水獭在水里面很容易将冰打破。每到这个时候。水獭都会把自己从水里面捕到的鱼摆放在树木之上,围着自己摆成一圈,而自己就将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像祷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样,在圈里面转上一圈。
二候,鸿雁来
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的天气已过,而雨量开始渐渐增多。在雨水节气的巧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说明在我国除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他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天向春天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滋润下,众多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的活动仍然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而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凛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腆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人们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暖。
另外,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在告别了雪花纷飞、寒气浸骨之后,春天在乍暖还寒之中亦步亦趋地悄然来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雨水时节,农家敞开窗户,开始迎接燕子的归来。田野里,农夫开始驭牛下田,新一年耕种正在孕育之中。
1、勿过早减外衣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2、老体弱者勿用冷水
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3、洗头及时吹干
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4、吃食物以平性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