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小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 淑娟

小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腊月二十九有上坟请祖、蒸馒头、调年会、买酒、贴道酉、备家宴等风俗。

1、上坟请祖:“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碰此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带梁昏时请祖。

2、蒸馒头:“二十九,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会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好,蒸蒸日上,阖家团团圆圆,幸福满满。

3、调年会:这一天,也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春节。叫做“过赶年”。据说是土家族的先辈们,为了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提前一天来过年。

4、买酒:民谣称:”二十九,去打酒“,就是去买酒的意思,过年了,阖家团圆,自然少不了美酒相伴,因为在过去卖酒的酒家都是把酒盛在坛子里,可以零卖的,打酒一般是要准备祭祀和招待客人用。

5、贴道酉:腊月二十九还要贴道酉。道酉,是一种用黄表纸砸成的小型黄钱。长大约三寸,宽约两寸,在下端剪成两个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个小圆钱。再用红笑行迅纸剪一个小方块儿,上面用金粉印上“福”字,贴在黄钱上端。老北京备年,到了腊月二十九这天会把春联、年画、福字、门神等张贴起来。

6、备家宴:旧时,在腊月二十九这天人们还会置办酒宴,以备晚辈前来给长辈辞岁、别岁。

小除夕又叫什么

“小除夕”还有一个别称叫腊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前一天。有的年月是小月,没有腊月三十,那腊月二十九就过年,腊月二十八就顺理成章成了小除夕。既然它又名小除夕,那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子了。

小除夕的简介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有什么风俗

1.拜神祭祖。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的习俗之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

2.贴年红。贴春联,即是贴年红、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

3.年夜饭。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4.压岁钱。压岁钱,是小孩最喜欢的春节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放爆竹。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除夕的故事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是大年初一的前夜。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除夕主要是除掉一种叫做年的猛兽。这种猛兽又叫夕、岁,它生性凶残,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村民们发现年兽害怕烧碎竹节的爆炸声,于是便利用这种方法除掉年,而年出现的这一晚也被称为年关,在年关将近时,大家还会提前做好晚饭,躲在家里吃“年夜饭”,并且还要在吃饭前供祭先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人们便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避免年兽再次来犯。久而久之,这种传说渐

相关文章

1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