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立春的打春是什么意思,以为是一种习俗,但其实立春的俗称就是打春,也就是说打春即立春。不过,立春这天人们有打春牛的习俗,有些地方也称为打春。那么,每年打春有什么禁忌和说法呢?具体打春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了解。打春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打春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注意事项一: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为什么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啦,再就是,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说法,今天男女都有独立的人格,无需再去拘泥这些胡说八道了。春回娘家去,娘家婆家一样亲啦。
注意事项二: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去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那大病难道不要看吗?人秉五行之气,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去看医生那是对身体负责,不要拘泥这样的说法,看好病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
注意事项三: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对于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虑,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说了,一年四季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这个习惯应该坚持,这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注意事项四:立春之日不要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这是说春暖大地,这天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刻,应该站立或者坐着喜迎新春的到来,对于健康的人而言,迎春是个好习惯,民间有很多迎春的习俗,我还是赞成对有价值的予以继承。今日立春,我上到楼上,沐浴阳光,亲自感受春回大地的温暖,的确是心情舒畅,浑身通泰,希望朋友们把这个习惯继承下来,建议大家去田地公园,吸收新鲜空气,感受自然,迎来立春,为自己新的一年讨个吉利。
注意事项五: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这是好传统,也是美德。立春乃一年之始,在这第一天,本来气杂而交,人容易情绪不稳,要是在此日就把美德忘了,那一年不知道你能记得几天啊,这是在提醒大家,牢记我们民族的好传统,立春口舌,全年不吉,是非麻烦,诸事不利,因此奉劝我的朋友们,在立春日做好自我调剂,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注意事项六:立春之日莫搬迁。这个习惯我的认识是应该遵守的,做易学的朋友也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时选在四立八节上,这是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便动荡搬迁,新的一年何来安稳日子,要相信日月运行,五行流转,相信数中之“一”的神秘内涵,顺应天地者,天人和谐,必然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打春,是中国民间风俗,指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丰年或是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的习俗。
打春,是立春节气习俗之一。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旧时人们在立春岁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
示例: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
称立春为“打春”的说法,其实和古代的一种民俗活动——“立春鞭春牛”有关。早在先秦时期,每到隆冬时节,各级官府就有“出土牛以送寒气”的规制,这是春牛之缘起。后来人们将这个习俗确定在了立春,立春之日制作土牛送别寒冬,然后提示农民赶紧准备春耕。
关于以土制牛的原因,宋代《艺苑雌黄》中这样解释:按照五行学说,冬季属水,而土克水;土负责生养,牛负责耕地。所以用土做的牛,既起到送寒的功能,也体现劝耕的作用,一举两得。但最初只是制作土牛,以送寒和劝耕,还没有鞭打土牛的习俗。
从先秦时期开始,立春之日的官方习俗主要还是“迎气”。天子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穿着青色的衣服,到东郊迎候春天的到来。在“迎气”之后,顺便“籍田”,然后是“班春”。
“籍田”就是官方举行象征性的耕田仪式,为民众进行示范;“班春”就是颁布春令,督促民众及时耕作。用泥土塑造耕牛和耕人的形象,并进行展示。立春之时制作的土牛,也渐渐地被改称为春牛。
从宋代开始,立春习俗逐渐变成造春牛、进春牛、送春牛、鞭春牛、争春牛、买春牛。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原来庄严的的迎气仪式,逐渐被世俗的鞭春习俗所替代。对于春牛的鞭策,也是关于劝耕的行为艺术。鞭打春牛,意思是说,您已经歇息一个冬天了,该到田地里忙活了!
土牛由官府制作,鞭打土牛的仪式皇帝也要参加,民众是立春当日,皇帝是立春前一天。各级官员以及民间也都效仿皇帝,象征性地以五色丝杖鞭打春牛,很有仪式感。
鞭打之后,老百姓会去争抢土牛碎片,觉得这样很吉利,会沾上一点好运气。直到近代,民间还有“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的说法。后来,民间也渐渐有了微缩的土牛,像猫一样的大小,作为民间工艺品,人们相互馈赠。
明清时期,立春鞭春牛的习俗似乎更加隆重。民众竞相围观官府举办的鞭春仪式,被称为“看春”。看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用五谷抛打春牛。鞭春之后,大家还争抢春牛的碎片,希望以此保佑五谷丰登。
而鞭春牛的仪式流程变得更加繁琐。春牛的形象、颜色按照年份的天干地支,也有了严格的规范。立春日的迎春仪式甚至精确到了春神与春牛的相对位置,精确到了官员跪拜、叩谢、恭请春神的各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