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 小龙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欢迎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弘扬中华文化,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的凝聚力等其他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新近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国家也重视自己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软实力的开发。因此,在中华民族儿女内展开弘扬中华文化的普及和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年而不绝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土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是中华民族期间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绽放出先的生命。在各民族人民之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是中华问换成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奋进的纽带的推动力。文化从来就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华文化也不例外。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的发展与强生,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需要。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在建设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既可以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辉煌的中华文明,引导人民珍惜这份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励人民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弘扬中华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弘扬中华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极大的催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而我国独有的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价值和以和谐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对整个的社会价值观进行优化,对人民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洗去污垢,增强道德观念和优秀的思想观念,无形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时,弘扬民族文化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走向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世界闻名,勇于创新、不甘落后是中华民族留给世人的光辉形象。当前,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距离虽然越走越近,但是在文化层面还是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与世界的距离比较远。因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责任,更是他们的义务。大力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是尊重中国历史的表现。世界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自身的优秀文化,只有在充分尊重自身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尊重。赢得尊重的国家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在民族文化扎根的国家里,才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独立自主的交流和合作。否则,没有民族性的性的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必将成为其他民族的附庸。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里躺在国人心中的。它直接影响到人是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时期的社会因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

软实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力,它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淳化民风、塑造民族形象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应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以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和发展中华文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综上所述,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未达标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相一致的。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也是分不开的。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须抓住和利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2、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与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机制创新,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历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相关文章

3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