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 奕玲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的各种习俗也都各有来历和含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已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可考究,也是有很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形成不只是纪念中国古代人物那么简单,这是好多年的演变,才逐渐形成了相关的文化习俗,而端午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近代,但是这个习俗却早已存在,可能以前不是端午的名字,但早已有了端午节。

端午节纪念的那些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后人拉上去的,最早的端午起源也和其他的古老节日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端午节纪念的人物当中,最多的那一位应该是屈原,而在屈原之前早就有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而且关于人物起源的说法有很多,除了纪念屈原以外,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等。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它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进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遵循传统习俗,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祭祀祖先,纪念屈原和爱国志士等人。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2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以及它们的来历。

包粽子

端午节时,包粽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粽子是一种用糯米等材料包裹肉、豆沙、花生等馅料而制成的食品。它既美味可口,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而其来历则可以追溯到民间传说中的屈原。相传,屈原因谏言不入的原因遭贬,后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而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等动物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便将粽子投入江中,用来祭奠屈原。此后,端午节便成了包粽子祭屈原的重要日子。

挂艾草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是挂艾草。艾草,是一种具有清远效果的香草。人们在端午节时会用艾叶或艾竹编成的艾草囊挂在门上、床头等地方。相传,艾草可以驱除疫病、蛇虫、魇魔等邪恶之物,也可以养生润肤。同时,象征着人们希望远离疾病等不幸。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时的另一项重要习俗。龙舟,就是一种装饰着龙头尾和鳞甲的船只,形状有些像龙。相传,端午节时,越来越多的人在江中投粽子以祭祀屈原,后来就演成了船相追跑,划船比赛等活动。而龙舟比赛便流传至今。

穿香囊

端午节时,穿香囊也是人们的一个传统习俗。香囊,是以不同的香料和线为主要原料,经过绣制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放置在经常出汗的地方,以防不良的气味和保持香气。此外,穿着香囊还有祛秽除邪的效果。因此,端午节时,人们会用香囊除去身上不良的气味,并远离疾病等邪恶之物。

挑“端午担”

挑“端午担”指的是过去每逢过农历端午节,“毛脚女婿”(宁波人称已定亲的准女婿为“毛脚女婿”)要用披红挂彩的米箩筐,挑上一份厚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去,这便是挑“端午担”。

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有着自己的历史意义。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内在的风韵需要我们去品味,它深入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缅怀历史祭祀先烈,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长河中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也不忘我们身为新一代接班人手中的重任。让传统文化不失原有的风采,更加发光发亮!

“爱国”铸就端午之魂求吉、纳祥和辟邪,是端午节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和美好的愿望。然而,抚今追昔,端午节最值得纪念的,还是屈原的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尽管普通人未必能读懂屈原著名的《离骚》,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

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传统节日里的某些东西还是不变的。为了记忆深处的粽子回家过节,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让我们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

端午节浸龙舟水是什么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苍龙群星飞升于正南中天。在民间信俗中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行云布雨。自然现象上,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端午节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风筝,即纸鸢。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什么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相关文章

3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