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百家姓中看到的姓氏,都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这些图腾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关于百家姓的姓氏,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柳姓和袁姓的来源详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袁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 。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3.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袁纥氏,袁韦形近,韦回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袁纥氏。在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十一姓乞袁氏,实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袁、颜、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
4.出自拓跋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皇姓拓跋改为汉字元姓,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姓。其后分不清元、袁二姓,故此支袁氏流传至今。
二、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袁氏又以"陈郡"、"汝南"、"彭城"、"陈留"等为其堂号。
【郡望】
陈 郡:秦时置郡。此之袁氏为涛涂裔孙直系地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袁安。
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四、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袁氏祠堂对联资料:
袁(Yuán)姓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得姓始祖:袁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八十九位。代有才人出,风光贵显千余年,为世人所敬仰。
卧雪堂守正堂怀楚堂诸支挺秀;
汝南郡彭城郡襄阳郡各郡争芳。
——全联典指俞姓的名郡和名堂。
笔扫千军,书藏万卷;
疏陈五弊,著书百篇。
——上联典指晋·袁宏,所著《咏史诗》《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世称其美。宋·袁抗,喜藏书,至万卷。下联典指明代进士袁恺。崇祯时上疏陈时弊五事。西晋吴郡太守袁松,曾著《后汉书》百篇。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才厚随园添笔韵;
节高卧雪对梅花。
——上联典指清代诗人袁枚。号随园老人。乾隆进士,入翰林。辞官后定居江宁。于南京小仓山筑随园,创作诗文。著有《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下联典指东汉司徙袁安,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
彦伯扬风惠政;
邵公卧雪清操。
——上联典指东晋东阳太守袁宏,字彦伯。少有逸才,文章艳美。著《后汉纪》等篇。下联典指东汉司徙袁安,字邵公。曾客居洛阳,恰值大雪,洛阳令巡行至他门前,见关着门没有行迹,扫雪入内,见他僵卧在屋里,他说:“大雪天人们都在挨饿,不好去麻烦别人。”便认定他是贤人。
附:
登龙望重;
倚马才高。
——佚名撰袁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南朝梁·袁昂,雅有人鉴,入其室者称“登龙门”。下联典指晋·袁宏,于军中作书,倚马立就。
抚射衔道义;
接武在文章。
——康有为撰明代军事家袁崇焕祠联。祠在北京市左安门内新西里三号。
到处自开诗世界;
无人不拜老神仙。
——此联为黄之纪赠清代诗人袁枚联。
黄初词赋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此联为孙子潇赠袁枚联。
明德自有达人后;
忠臣心求孝子门。
——此联为上海袁公祖德祠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此联为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袁崇焕(1584-1630)自题联。
政得民心,后刺史称前刺史;
春交郎手,小登科兆大登科。
——佚名撰袁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唐代节度使袁滋。下联典指唐代名人袁筠的事典。
水东追祖源,姓字尝开传帝后;
埭南立门户,农桑自可乐田园。
——袁家云撰安徽省芜湖县棣南街袁氏宗祠联。上联“水东”,指袁氏世代所居住的泾县水(青弋江)东翟村;“帝后”,指袁氏来源于舜帝的后人陈胡公的后裔。
一、姓氏来源
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于柳下,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
二、郡望堂号 秦置河东郡,现在山西省永济。《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三、历代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 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柳氏祠堂对联资料:
柳(Liǔ)姓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得姓始祖:柳下惠。周公旦之子伯禽之裔孙,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淮南子》说展禽门前种有很多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在台湾,柳姓是第九十九大姓。
河东绵世泽;
鲁国衍家声。
——全联典出柳姓的郡望和源流。
五马奔腾荣太守;
二龙飞跃震河东。
——上联典指南朝·齐宰相柳世隆的五个儿子,都做到太守一级的官。“五马”,汉代太守的车驾,后用作太守的代称。下联说南朝·梁中书郎柳悦、尚书右仆射柳惔兄弟。河东人。时称他们为“柳氏二龙”。
展禽讲德登高第;
亚子工词咏太平。
——上联典指得姓始祖:柳下惠。下联典指现代诗人柳亚子。著有《柳亚子诗词选》等。
公权心正笔正;
子厚人清词清。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柳公权。工书,正楷尤知名,自成一家称“柳体”,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帝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下联典指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画家墨淡,诗人俊秀荣高第;
雅客词清,韵士乐章咏太平。
——上联典指柳如是:清初女诗人、画家。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下联典指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福建崇安人。音律谐婉,著有《乐章集》等。
附:
垂露在手;
清风入怀。
——此为佚名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773-819)集句联。
子厚文才卓绝;
公权笔谏忠忱。
——上联典指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下联典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
失贤臣如失社稷;
得爱卿胜得河东。
——佚名撰柳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股肱之臣柳庄。下联典指北周上大将军柳敏。
山静日长仁者寿;
荷香风善圣之清。
——此联为佚名集自唐代大臣、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铭集字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
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此联为唐代文学家柳子厚(宗元)祠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