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昌姓和马姓的来源

| 春林2

为什么生活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因为中华姓氏,的由来是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关于百家姓,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昌姓和马姓的来源详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昌姓和马姓的来源

昌姓的来源

一、昌姓传说起源

1、系出有熊氏,是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黄帝娶妻嫘祖, (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乐西北),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高阳氏。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见《风俗通》.

2、源于任姓。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化成12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缳、依,昌氏是任氏的后代,子孙沿袭至今。

3、黄帝臣昌寓,其后世子孙以昌为姓.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昌姓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東海郡,有二处:一处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另一处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河以北地区。

2.堂号:

双芝堂: 湖北仙桃、潜江堂号。来历:“永公者,宋靖康时,金人内犯,永守义不屈.宋祖特赐状元.后迁太常寺丞.其时祠内产芝二根.此后世以双芝名其堂者也.”

茂荫堂: 江西萍乡、湖南醴陵、贵州广顺堂号。

高勋堂:出自南梁昌义之的典故。

敦伦堂: 安徽省六安市。

汝南堂: 湖南桃江 .益阳,湖北江夏等地.

三、分布 (已知的昌氏群居地,不断添加中)

1、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有昌氏。安徽省巢湖市有东昌村,南昌村有昌氏群居

2、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昌家屯有昌氏群居。

3、江西省萍乡县荷尧镇青云村严鹰山(古称茂田)

4、江西省万安县枧头乡南洲大队富田村小组,有五六十户昌氏人家。约300人。

5、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新安坪高东村。

6、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欧里镇下麻田村、昌坊村。此地昌氏修有昌氏宗祠。是当地旅游村,首富村。

7、湖北省仙桃市龙华山办事处昌家湾村等地有始祖友谅公支下数千人。

8、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 狮子脑、牛头山都有昌氏人家群居。

9、湖北省孝昌县有始祖万隆公支下世系数十人。

10 湖南省桃江县花果山乡有昌氏群居。

11 广西桂平市金田有昌氏族人约1500人。

12.陕西省汉中市城古县沙河营镇西湾村现有昌姓108人.(昌国正提供)

五、历史名人

1.昌 意:黃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為嫘祖所生,其後代以昌为姓.

2.昌 仆:又名昌妪.上古时人,颛顼之母。《史记·五帝纪》载:“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见《河图》。

3.昌 容:相传為殷商王女,修道於常山,扶危济贫.食蓬縈根二百餘年,顏如二十許。 能致紫草鬻与染工,得錢以与贫病者。

4.昌义之:(?-523) 南朝梁历阳乌江人。仕齐为冯翊戍主。从萧衍(武帝)起兵,每战必捷。梁武帝天魏大战,义之率军拔魏梁城。六年,率三千人守钟离,拒魏军数十万。及梁授军至,大破魏军。率轻监初,迁北徐州刺史,镇钟离。四年,梁兵追至洛口而还。以功进号军师将军,迁南兖州刺史。不知书,性宽厚,为将能得人死力。官终护军将军。卒谥烈.

5.昌 豨:三国魏徐州太守。“曹cao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见<后出师表>。案胡三省通鑒注曰:“昌霸,昌豨也”。胡氏謂昌霸即昌豨,良確。

6.昌 永:字禹功,宋状元,南宋泾县人。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金人侵犯京城,他率太学诸生守义不屈,朝廷嘉其节,补进义校尉。绍兴年间以特奏第一,累迁太常寺丞。(泾县在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流域。特产“宣纸”。)

7.昌元庆:讳少九郎。嘉定(公元1208)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长有武略,大元兵变,佥百长保障乡里,人称为安民公,屋後建百长亭,亭前起乡社书院,文文山先生为记,后遭国难,帅宗族四十余人,丛义兵,护宋驾,奔福广,宋亡,遂死於海。

8.昌应会: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间官汉川知县,县多水患,应会轻徭缓赋,斩尽盗贼,因得罪权贵被调往外地,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

9.昌文贵: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韩成子观至都督,别有传。 越四日,辛卯,复大战,副元帅昌文贵、左元帅李信、王胜、刘义死。《明史》

昌氏祠堂对联资料:

昌(Chāng)姓出自有熊氏,为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氏。得姓始祖:昌意。昌意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后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乐西),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高阳氏。是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古帝王之一。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源起轩辕,系承昌意;

堂扬茂荫,望出汝南。

——全联典指昌姓的源流和郡望。

王女疏财为百姓;

状元守义保京城。

——上联典出汉代女道昌容,自称是殷商王女,在常山修道,常资助孤寡贫病的百姓。下联典指南宋泾县人昌永,字禹功,靖康年间金人侵犯京城,他率太学诸生守义不屈,被朝廷补为进义校尉,官至太常寺丞。

百卷经书逢诏选;

三千勇士护金城。

——上联典指明代高僧昌海,隐崛围山,刺血书五大部经一百一十三卷,永乐诏选赴京,篡修《大藏经》。下联典指五代梁名将昌义之,任徐州刺史,指挥三千将士御敌于城。封为护军将军。

附:

系传帝子;

民立生祠。

——佚名撰昌姓宗祠联。

汝南发秀;

帝胄增华。

——佚名撰昌姓宗祠联。

景仆德远;

义之功高。

——佚名撰昌姓宗祠联。上联典出颛顼之母昌仆。《帝王世纪》作昌仆,《路史》作昌嫫。亦谓之子枢。下联典指五代梁名将昌义之,乌江人,曾官北徐州刺史。

马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二、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100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马服君十三传后裔驷随西汉的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入关,驷入关后由回族归属汉族。驷的马氏一族先定居于咸阳,其嗣后迁居开封汴梁,一族宗支浙江临安府。

马氏祠堂对联资料:

马(Mǎ)姓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以祖上爵号为氏。得姓始祖:赵奢。春秋·赵国公子,以善于用兵而著称。因抗击秦军大获全胜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邯郸),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子孙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马姓历史上名人遍布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马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九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二位。

铜柱堂宝善堂驷德堂诸支挺秀;

扶风郡临安郡华阴郡各郡争芳。

——全联典指马姓的名郡和名堂。

龙虎凌烟出谷;

凤凰假羽冲霄。

——上联典出唐·北平郡王马燧,因屡立战功,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夫人卖饼得夫婿;

皇后含饴弄子孙。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后来果然应验。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高堂设教,绛帐授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授生徒。下联典指东汉·马武、马援。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其图形绘于云台阁;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元曲大家名致远;

科班一帜艺连良。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下联嵌入当代京剧艺术家马连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受业于叶春善、蔡荣桂、等。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等剧。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习,并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

附:

宜城五兄弟;

元曲四大家。

——佚名撰马姓宗祠对联。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

骨气乃有老松格;

神妙直到秋毫颠。

——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

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相关文章

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