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蒋姓和沈姓的来源

| 春林2

古代,人们将姓氏这个概念看的很重,你知道为什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蒋姓和沈姓的来源详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蒋姓和沈姓的来源

蒋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 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自楚灭蒋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时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迁往山东东莱郡。另一支于南朝宋时迁往义阳羡县(今属江苏)。西汉哀帝时,又杜陵人(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蒋翊被封为兖州(今属山东)刺史,其子孙东汉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东汉建武年间,蒋横9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颖,会稽(今属浙江)侯郑,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属江苏)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便多散居我国南方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后在福建安家落户。宋代,蒋氏已有移居今广东者,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人(今广东高州县 东北)。元末,永嘉人(今浙江温州)蒋允文避乱移居闽中。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蒋氏入台最早者是明末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蒋毅庵,伺候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又有一些人徙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播海外。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健康(今南京)建了国都。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览,果然看到了死去了好久的秣陵尉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就在钟山上给他盖了庙,封他为蒋侯,专门派人奉祀他。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西汉时蒋诩忠于汉室,王莽篡汉后要他做臣子,他坚决不干,就被王莽杀害了。光武帝中兴汉室后,蒋诩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个儿子都封为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郡望】 乐安郡:东汉永元十年(公元96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县高苑镇西北)。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县等地区。三国魏时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省博兴西南)。

四、历史名人

蒋 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攻魏时,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诸葛亮称他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

蒋廷锡: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

蒋 植: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16种。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蒋时行:明代画家。善图绘,新画的真武像尤为独绝,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

蒋介石:讳中正。早年入保定军校学习,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追随沪军都督陈英士。1924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因试图商谈收回外蒙行政权一事而备受冷遇。回国后,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该校俗称“黄埔军校”,同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得任国民党中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在上海发起清党运动,定都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立志统一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发表严正声明,随后带领全国军民抗击日寇,直至胜利。1948年国大会议通过宪法后,被推选为总统。1949年冬,因与共党之战行势逆转,退守台湾。1975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士林官邸,享年89岁。

蒋氏祠堂对联资料:

蒋(Jiǎng)姓出自姬姓,周公姬旦之后,以国名命氏。得姓始祖:蒋伯龄。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蒋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三,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三。

万古诗书,铭美乐安郡;

千秋俎豆,宗光居易堂。

——全联典指蒋姓名郡名堂。

碧岩绘就三绝画;

廷锡集成万卷书。

——上联典出明代画家蒋时行,筑楼于碧岩,所绘《真武像》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下联典出清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康熙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万卷。

父子台湾图半壁;

亲朋溪口保祠堂。

——奉化溪口有两个蒋姓村庄,村民们自己集资翻修了蒋家祠堂。去台湾的蒋姓人和他们的后代,年年都要回到浙江奉化溪口认祖归宗。

附:

维新浑祖烈;

有谷裕孙良。

——蒋祥墀撰湖北省天门市蒋氏宗祠联。

高洁天然飞石鹤;

钟灵毓秀潜元龙。

——佚名撰蒋姓宗祠联。联典指东周春秋时蒋国国君蒋子涵。

蜀中曾继如龙相;

湘上今传伏虎名。

——佚名撰蒋琬祠联,祠祀蜀汉名臣蒋琬。

沈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著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

沈 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佺期: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括(约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梦溪笔谈》。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此外,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梦溪笔谈》中。《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李约瑟评价沈括“可算是中国整瞜ao蒲分凶钭吭降娜宋锪恕薄?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通番,进行海外贸易活动。最终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度(1357一1434),明书法家。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则,号自乐。善篆、隶、真、行、八分书,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最为明成祖所赏。官至侍讲学士。与其弟粲名重一时,号大小学士。

沈 周(1427 -1509 ):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属今江苏吴县)人。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兼工花卉、鸟兽、人物。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有《石田集》、《石田诗钞》等。

沈 和:戏曲作家,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葆桢(1820-1879),清末大臣。福建侯官(属今福州)人。原名振宗,字幼丹。林则徐女婿。道光进士。初任监察御史,1861年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捕杀幼天王洪天贵福,1866年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1874年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与李鸿章同为筹建海军的主持者。有《沈文肃公政书》。

沈氏祠堂对联资料:

沈(Shěn)姓源出于姬姓,黄帝之后裔,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季载之后,以国名为姓。得姓始祖:冉季载。成王将其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可写作“冉”)。古时的冉、沈同音,所以季载又称冉季载。春秋时,聃国被晋所灭掉,后人为不忘亡国之痛,便以国为姓,称为沈姓。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七,在台湾排名第四十位。

一梦黄粱,传奇佳作;

四声诗谱,格律新生。

——上联典指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沈约。他首创“四声”之说。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沈既济《枕中记》。

成编创体《四声谱》;

望月登台“八咏诗”。

——全联典指沈约作《四声谱》及《登台望秋月》诗八首。

建业三朝都水监;

成书数卷梦溪园。

——上联典指北宋沈立,历官两浙转运使、都水监等。著成《河防通议》,治河的官员都以此书为根据。下联典指北宋科学家沈括。晚年住润州,筑梦溪园,以平生见闻,撰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冶炼等方面。

附:

立志须存千载想;

闲谈无过五分钟。

——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沈均儒撰沈姓宗祠联。

渔艇到门青涨满;

书堂归路晚山晴。

——采用清代诗人、文学家沈德潜自题联。

武奠霞漳开十邑;

德垂梅圃祝华封。

——此联为福建诏安南诏沈氏祖庙联。庙祀开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纪。

阿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郭沫若撰赠茅盾(沈雁泳)联。

春兰早芳,秋菊晚秀;

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此联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自题联。

诗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声、佺期五字;

胜国衣冠如昨,人当慕青原仪节、石田孝忠。

——此联为山西省太原市沈氏宗祠联。

相关文章

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