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孔姓和曹姓的来源

| 春林2

从古至今,只要关于姓氏,我们都会觉得很庄重,比如祭祀什么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孔姓和曹姓的来源详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孔姓和曹姓的来源

孔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 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第二、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第三、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二、 迁徙分布

孔姓最初的发源地之一应该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到孔父嘉的后代因为避祸逃奔到鲁国,并且在鲁国定居了下来,可以是算是孔氏的第一次东迁了。这次东迁意义很大,以至后世鲁地竟成了孔氏繁衍的居住地。

从汉代开始,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孔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显赫的家族。但是,由于官职调遣、战乱等的原因,有许多人从今天的山东、河南向其他省迁徙。

西汉时,孔子襄曾任长沙太守,孔氏还有迁至今陕西的。

东汉时,河北、河南、广东都有孔氏家族的足迹,东汉末孔潜一族在浙江绍兴发展为望族。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的时候,中原孔氏有一支随宋氏南渡,赐地衢州。

宋、明时期,北方的山西、辽宁等省,南方的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都有孔氏之族。清代以后,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今天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西欧一些国家都有孔姓华人。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有"阕里堂"和"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郡望】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会稽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四、 历史名人

孔姓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名人辈出,史不绝书。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晚年致力于教育,据传有弟子三千人。他曾删修《春秋》,整理《诗》、《书》等。在哲学上、政治上,他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自汉以后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战国、秦汉间的大商人孔氏,经营冶铁业富至数千金。

西汉时,南阳人孔仅,大冶铁商出身,武帝时任大农丞,后任任大司农;经学家孔安国,丞相孔光。

东汉有泰山都尉孔庙,其子孔融,汉末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

南朝齐有文学家孔稚圭。

唐代有经学家孔颖达,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孔巢父;僖宗、昭宗两朝宰相孔纬。

北宋有说唱艺人孔三传,曾经首创诸宫调。清代有定南王孔有德,戏曲作家孔尚任

孔氏祠堂对联资料:

孔(Kǒng)姓出自子姓,为上古帝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得姓始祖:孔父嘉。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宋国上卿正考父之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传至六世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从此孔姓家族便发展成为一个世代显赫的家族,史称孔氏正宗。孔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在台湾没有列前一百大姓。

系传泗水;

胄衍尼山。

忠孝仁和荣府第;

诗书礼乐圣人家。

——全联典指春秋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孔子。

鲁地钟灵,洙源萃秀;

东山振铎,北海倾樽。

——上联典指孔子。下联典指汉天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为人恃才负气,喜欢宾客,曾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千秋绝唱,石门传演桃花扇;

万古奇文,泗水长流论语篇。

——上联典指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孔子第六十四代孙。隐居于石门山中,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下联典指孔子。现存《论语》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附:

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此联为河南省郑州市孔庙联。

三山景色供图画;

六代风流入品题。

——此联为清·孔尚任《桃花扇》书中的联句。

三春云物归胸次;

万里风烟到眼中。

——此联为清·孔尚任《桃花扇》书中的联句。

曲阜旧家风,诗礼相传,留得麟经昭万世;

洞庭新庙貌,馨香以祝,绵延凤德永千秋。

——此联为孔氏祠堂联。

幸问一龙,诗礼真传,自周鲁以来,理学名儒照青史;

复敦三物,子孙纯嘏,迁秋浦而后,瓜绵椒衍遍红尘。

——此联为安徽省东至县孔家村孔氏宗祠联。下联“三物”,指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曹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根据《元和姓篡》的记载,中国的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综合各种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起于黄帝姬姓的后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始祖。

由邾姓改姓为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曹姓人都来自山东。

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北史》、《隋书》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cao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郡望】

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谯郡、彭城郡、巨野县等。

谯郡是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的。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的灵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间的地方。

彭城郡是西汉时设置的,东汉时改为彭城国。大约在今天的山东微山县,江苏徐州市、沛县东南部。

晋时设置了高平郡,在今天的山东独山湖、金乡、巨野、邹县之间的地方。后来有多次变迁。

汉时设置了巨野县,在今天的山东西南部、万福河北岸。

四、历史名人

曹姓名人,较早的要数春秋时期的曹刿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还有汉初大臣曹参。早年追随刘邦,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曾任宰相九年。协助太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曹cao,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cao是个被历史误会、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是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为曹了。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植,著名诗人。曹丕之子,为魏明帝;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

三国之后,唐时诗人曹松,宋初名将曹彬,元代画家曹之白,明时文学家曹学检,明理学之冠曹端,都是后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亳曹日昌是我国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清著名作家曹雪芹。他的名著《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他不仅是后人推崇倍至的曹姓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曹氏祠堂对联资料:

曹姓是颛顼嬴姓的后代。得姓始祖:曹振铎。颛顼的后代曹安的弟弟最初被封在曹(今山东省定陶县)。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在了曹,建立了曹国,定都于陶丘。(而把曹安的后代改封在邾国——今山东省曲阜)。其后代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为曹姓。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二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七。在台湾排名第五十八。

名麟俊彦彭城郡;

绣虎文宗谯国堂。

——全联典指三国曹操族子,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芳圃红楼梦百回。

——上联典指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下联典指《红楼梦》。

文驰三国观沧海;

武继三登上将台。

——上联典指三国时曹操。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北宋大臣陶弼《观曹彬庙》诗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影上三竿迎晓日;

诗成七步咏春风。

——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附:

泉石从所好;

文章如有神。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隶书,二十四行,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来气象新。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联。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汉·曹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相关文章

6142